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评论:当谈论春晚时,年轻人关注什么?(1)

2016-02-05 08:07:45  中国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2016央视春晚吉祥物“康康”

六小龄童录制2016年央视戏曲春晚

关于央视春晚的舞台,谁上谁不上,谁先上,上多久,零点谁上,都是每年都要拿出来炒一炒的话题。而2016年,所有要上的人,也抵不过一个不上的人带来的关注度,甚至也不及一只形象独特的吉祥物。

自从有了论坛、朋友圈、弹幕这些互联网时代的空间,对春晚的评论成为年轻人另一场展现个性和机智的盛宴。而且,这场盛宴的开桌时间更早,菜色更庞杂,口味更犀利。当年轻人在谈论春晚的时候,关注的并非节目、主持人这些本该是晚会核心的构成;那他们,在谈论些什么?

六小龄童上不上,开演前的春晚最瞩目

2016年春晚尽管早早抛出了“史上最年轻总导演”“吉祥物康康”等吸引眼球的话题,但始料未及的是,一个没请的人,却成为最瞩目的焦点。

一切始于1月14日网上两条来历不明的传言:先是称“郭富城要搭档六小龄童上春晚”,随后20日又称该节目“被毙”。闻讯的网民愤怒了,春晚总导演吕逸涛的微博随之遭遇围攻。

记者发现,吕逸涛发于2015年12月31日的最后一条微博评论逾两百万,且已经关闭了评论;网民随之转向更早的微博下评论,中心仍是同一个,“我们要六小龄童”!与此同时,六小龄童本人的反应也十分符合网民期待,称自己“从未收到过央视春晚邀请”,但“只要春晚需要随叫随到”。

事件发酵至此,已经不仅是猴哥上不上春晚的问题,还事关“尊重民意VS绑架民意”“尊重原著VS篡改原著”等谁都能说上几句的泛话题。各个微信公众号和网络红人,也趁势夹公带私地发表了各种文章。

有人重翻《西游记》,直指原著中有“很黄很暴力”的情节,央视版《西游记》只是美化后的版本,六小龄童的美猴王也只是一家之谈;有人再提1961年的动画片《大闹天宫》,去世近10年的万籁鸣也被人再次忆及;还有人回到了一个80后的经典话题,你们不是怀念六小龄童,你们只是怀念当年那个放了暑假、啃着西瓜看央视版《西游记》的自己。

除了齐天大圣,另一只猴子也备受关注。因为丑,它的名字已经被一个辨识度更高的绰号“猴赛雷”盖过。由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创作者韩美林设计的猴年春晚吉祥物“康康”,原本的水墨造型经3D建模后,被指“丑到没朋友”。

幸好,“康康”差评很快被海峡那头台北灯节的主灯“福禄猴”超过。这只葫芦形状的“光雕猴”会根据光影投射幻化不同造型。台湾网友一脸认真地问:“是要和对岸的‘红绿灯猴子’比拼吗?”

春晚一日不演,吐槽一日不息。大概因为其未知,吐槽便有了“或能改变”的附加意义。一旦节目单定了,节目开演了,这些瞩目渐渐散去,春晚也就离年夜饭“背景音乐”的命运不远了。

四个分会场能否挽救春晚“背景音乐”的角色

“南北之争”一直是网民争论的热门话题。比如,粽子吃肉的还是豆沙的、豆浆喝甜的咸的、冬天谁更抗冻,这些大事小事一旦扯上地域之分,立马轰轰烈烈。近年来,网民对春晚也有了一个论断——北方人比南方人爱看。在天涯论坛上有“南方人不爱看春晚的原因”的讨论,在知乎上也有了“如何看待‘春晚是北方人的春晚’的说法”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