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专家谈本土节日撞上洋节:不能仅以“崇洋媚外”来看(1)

2016-02-14 09:17:45  北京晨报    参与评论()人

越来越开放的视野,和越来越多元的社会,也带来了社会文化的丰富多元。更多不同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乃至是节日文化成为大都市文化的一部分。

不过,本土原有的节日和外来节日之间的关系与冲突也从未消歇,2月14日,又是一年情人节,这个很早就已经被国人广泛接受的外来节日,何以迅速地进入当代人的生活,成为外来节日成功在本土落地生根的典范?讨论它的来龙去脉,或许能够给我们启示。

著名学者、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河说,“其实在今天,讨论节日文化,特别是大都市中的节日文化,需要带入城市化、人口来源的多样化,以及文化多样性等等去看待,仅仅以中西问题去看节日问题,越来越成为一种简单化的思维。”

是崇洋还是多元?

作为一个外来节日,情人节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成功地扎根本土,融入到许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甚至比一些接受度不高的传统节日更具有生命力。

为什么一个外来的节日如此受欢迎?李河说:“讨论情人节这样的节日,首先可以做一些比较。比如说宗教节日,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宗教崇拜的传统,比如说过年进香,在乡村当然也有,但主要还是城市中更多,而在城市中,藏传佛教要比中土佛教更受欢迎。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会发现,它的那些传统,它的仪轨,在进入城市后,有很明显的时尚因素,能够迅速成为一种时尚,得到许多人的认同和追捧。”

另外一个对比来自于乡村和城市,李河说:“乡村和城市也是不同的,在乡村中,传统节日的受众相对较多,洋节主要在城市、特别是大都市里比较普遍。在城市里,尤其是白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过洋节的更多。这就有了一个范围,并非是洋节更受欢迎,而是在一定的人群中,洋节更受欢迎。”

城市化带来的不仅仅是人口的交流,更是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交流,李河说:“开放近40年,我们的城市化已经超过一半,大都市越来越多。现代都市的特点之一,就是外来人口很多。在城市社会学中,如果一个城市中大部分都是本地人口,那这个城市是不发育的。反之,城市的发育程度越高,就意味着外来人口越多。而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度的人们汇聚在同一个城市,肯定会把不同的习俗带来。”

所以,面对外来节日,需要一种更加客观的态度去看待,李河说:“今天不同于30多年前,那时候刚刚开放,大家对洋节可能有羡慕、猎奇甚至崇拜。而在30多年后的今天,许多外来的文化已经入土扎根别生枝干。就如2月14情人节,现在还有3月14白色情人节,甚至韩国有12个情人节,也会随着韩剧进来。所以,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讨论节日就不能仅以中西问题来看,不能仅以是否崇洋媚外来看。而是要带入到城市化进程、人口多样、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中去看。”

仪式是否适应生活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在2月14日的情人节之外,越来越多的人主张把中国的七夕作为我们自己的情人节,也有很多年轻人渐渐开始在七夕表达爱慕,加深情感。

但目前为止,2月14依旧是最受重视的情人节,差别究竟在哪里?李河说:“这其中也有一些需要分开来说的,确实会有一部分人对七夕有兴趣,但亦有一部分人,他们本身就在涉外企业工作,因此可能会更接受2月14情人节。还有时尚的问题,一个现象如果成为时尚,自然会有很多人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