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电影“舌尖上的新年”叫好不叫座 陈晓卿:没票房也正常(1)

2016-02-16 10:17:47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个人简介:陈晓卿(1965- ),安徽灵璧人,1989年从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入职中央电视台工作至今。1991年开始拍摄、制作纪录片,主要作品有《远在北京的家》、《森林之歌》、《一个时代的侧影》等。2012年,担任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在央视首播后引起广泛关注。两年后推出《舌尖上的中国2》,继续引发收视热潮。担任艺术总监的美食纪录电影《舌尖上的新年》于2016年1月7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近十年的美食专栏文章集结——《至味在人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6年1月出版。

答题者:陈晓卿

提问者:刘雅麒

采访时间:2016年1月25日

采访地点:中央电视台

采访手记:

我被陈晓卿的同事带到中央电视台44层的大厅, 选定了一把背对着落地窗的转椅,面对一张会议桌坐定。一会儿工夫,陈晓卿出现了,他穿着深色运动服上衣,坐在我对面,并在左手边放下一大一小两个手机。

采访一开始,他还比较严肃,随着问题的展开神情愈加轻松,笑声也多了起来。不过不知是因为工作劳累还是习惯所致,采访的大部分时间他都声音低沉,语调平静,语速较慢。但谈到纪录片的有关问题时,他不再靠在椅背上,而是坐直身子,双手交叉,两肘拄在桌上,认真地注视着我,声音突然高亢起来,情绪也比较激动。

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他的手机不时交替响起。“不好意思稍微等一下,我有个着急的事必须得先回个微信。”“抱歉,我得接个电话。”他尽量在几分钟之内处理完电话的事情,就回到桌前继续接受采访。有一道问题刚回答到一半被电话打断,待他回到桌前坐下后,我以为他已经忘记刚才说到哪儿了,刚要提示,结果他直接接上四五分钟之前的最后一句话继续说,思路清晰连贯,像是丝毫没有被中断过。

我问他“怎样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他干脆地回答:“我没有什么生活,我所有的生活都被工作裹挟着。”这时颇有戏剧性的,他的手机又响了。“对不起,我又要回个电话。抱歉啊!”

陈晓卿坦言自己喜欢过安静的生活,繁杂的事务让他不胜其扰。他说自己其实更想出去拍片子,而现在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办公室。 “在办公室我得不停地像刚才那样接那样的电话。”陈晓卿苦笑。他说自己现在感到最为幸福快乐的三件事是:出去拍片子;和好朋友享用一顿饭;不被电话打扰一觉睡到自然醒。

1.你常说自己是个热爱美食的“吃货”。你是怎样与美食结缘的?

答:对我而言根本不存在和美食结缘这个问题,因为人从一生下来就是和美食天然结缘的。我的童年生活在一个物质不丰富的年代。家里三个孩子,生活并不宽裕。别人家一个月能吃四五次肉,我们家一个月只能吃两三次。我父母也都出生在穷苦人家,不怎么会做饭。别人家吃肉、吃饭时,香味飘过来,很磨人。我从小就在隔壁家的饭香中长大。所以我和美食没怎么结缘,就是因为“饿”、因为“馋” (笑)。

我一直喜欢来自民间的、很草根的食物。我不是从高档酒店找到美食的,更多的是从街头巷尾的小饭馆、从平凡的人家里找到。我从来不看重昂贵的食材,因为我自己也吃不起,而且我相信一般的厨师也没有更多的机会来做。他们一天到晚做的都是猪肉,所以猪肉是最好吃的(笑)。别人会说哪一种食物才是最好的,我觉得自己吃到的每一样东西都很美好,我都很珍惜,很感恩。美食和我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我所有的美食记忆都和自己的阶段性生活有关联,我所有的阶段性记忆也都有食物的影子。这些和美食有关的故事都可以在我的新书《至味在人间》中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