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春节习俗风尚与时俱进:乐观看待年味变迁(1)

2016-02-23 08:36:10  北京晨报    参与评论()人

今天本报评论部推出《春节习俗》主题的第二期,着重围绕习俗的变迁,集纳读者来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通过读者们对这一话题的评论,大家可以感受到祖国年节文化的变迁。我们更希望通过讨论,让大家更为关注年节文化,让祖国的年节文化代代传承……

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春节习俗也在与时俱进,综合读者的观察,诸如老人在春节“逆向探亲”、过年放炮明显减少、餐桌兴起节俭之风等潮流,都颇为引人注目。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猴年春节里,还有很多新鲜事物焕发着勃勃生机,比如“红包大战”吸引人“抢”不停、出境消费成为寻常事、春节档电影票房火爆,无不显示着春节习俗风尚的与时俱进……

●建议

逆向探亲可以引导

猴年春节,不少老人为儿女告别家乡的“朋友圈”,与子女团聚在城市里。随着年俗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让“逆向探亲”变得更容易接受起来。

“逆向探亲”是最近几年才流行起来的过年团聚方式,其好处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逐渐接受这种团聚方式。

春节来临,年轻夫妻常常为去谁家过年而伤透脑筋,是去娘家过年还是去婆家过年,常常让年轻夫妻抓耳挠腮,而“逆向探亲”方式,可以将夫妻双方父母一同接到城市来过年,这样就省去了“究竟去谁家过年”的烦恼。

将父母接到城市过年,可以避免回老家发红包、请客应酬等方面的压力,还可以避开那些有意或无意的关于恋爱、婚姻、生子等个人问题的追问与探寻,省却不少麻烦。

父母空闲时间比较多,所以可以避开春运提前来到城市与儿女团聚,这样儿女们休息的时间相对增多,不会将全部时间都花费在回老家的路上。再说城市一般有暖气,生活条件比乡村要强得多,还有电影院、博物馆等文化设施,父母来城市过年,既避免了城市人大冬天回老家不适应的状况,也让父母领略了城市的文化生活与生活气息,一举数得。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缓解了春运压力。每年的春运,国家有关部门都会提前动员部署,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疲于应付,但每年的春运都令人极不满意,原因之一便是春运客流量实在太大的客观存在。而“逆向探亲”,逆春运回乡大潮、逆晚辈陪长辈过年的传统习俗,走出了一条与时俱进、于国于民都有利的新路子,值得大力提倡。

年俗是可以改变的,最近几年,看春晚、抢红包都已经演变成了新的年俗,相信只要多加引导,“逆向探亲”也会成为新年俗、新时尚。曲征

●赞成

节俭成为新时尚

中国人年夜饭做得如此丰盛,在很多地方甚至达到了一种严重奢侈浪费的地步,究其原因,除了节日的喜庆氛围要通过食物来体现之外,更是因为传承了几千年的思想意识。

过去的人们因为物质生活贫乏,平日里缺衣少食,只有到了过年时才能吃上大鱼大肉,才能穿新衣服,以这种方式来作为对贫困生活的一种补偿。但如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广大农村也早已脱贫致富,平日里好吃好穿早已不是什么难事,所以通过年夜饭来对苦日子集中代偿早已没了必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的思想意识也在逐渐转变,不仅要吃得好还要吃得健康。年夜饭肉类太多,太过奢侈浪费,这样的做法实则是在危害健康,而年夜饭过后的饭菜因为不忍丢弃,一再加热不仅营养流失,有的菜肴还会因为保存不当而变质,食用后还容易生病。因此,年夜饭做得过于丰盛如今也逐渐变成了一种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