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重庆将建抗战文化长廊 多处遗址尚未公开

2016-02-24 15:38:01      参与评论()人

中新网重庆2月24日电 (记者 刘贤)李公朴、王炳南住过的良庄,中法学校旧址,沈钧儒旧居,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重庆将把一批尚未公开露面或者鲜为人知的抗战文物遗址,连同中山四路、曾家岩等闻名遐迩的抗战文物,构建一条抗战文化长廊,供公众游览。

24日,重庆市渝中区区长扈万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了“构建抗战文化长廊”的消息,称将“以曾家岩、中山四路为核心,联动李子坝、红岩村等重点区域”。

曾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的重庆,保存了众多遗迹,多年来成为历史见证者的追忆之所、海内外人士循迹探访之地,例如著名的《双十协定》签字地点桂园、中共中央南方局及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等。

重庆市渝中区文化委副主任杜胜凯当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透露,整条抗战文化长廊10余公里,串联起重庆大礼堂及马鞍山片区,曾家岩和中山四路,以及李子坝、红岩村,共20余处抗战文化遗址。当地拟以步道或其他标志进行标记,让民众轻松“按图索骥”,找到这些散落在城区内的文物遗迹。

目前,部分文物“养在深闺人未识”。杜胜凯说,此次纳入渝中区“十三五”规划草案中的抗战文化长廊,有约2公里是新增的。特别是重庆大礼堂附近的马鞍山片区,多数文物尚在修缮,鲜为人知。

杜胜凯透露,马鞍山一带,曾经是沈钧儒、史良、李公朴、王炳南、王安娜、茅盾、沙千里、张申府等著名民主人士居住活动的地方,也是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同各民主党派、进步民主人士聚会、共商国是的重要场所,对统战历史有重要研究价值。

马鞍山区域的文物尚待修缮、环境整治,以及布展。杜胜凯称,预计“十三五”期间(即2020年前),整条抗战文化长廊将与公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