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成人化动画片为何大受欢迎(1)

2016-03-17 10:37:11  北京日报    参与评论()人

  《疯狂动物城》剧照

《疯狂动物城》:

披童话外衣讲深刻哲理

迪斯尼动画片《疯狂动物城》在票房上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低开高走的趋势,单日票房超过1.7亿,这种先抑后扬的景象很容易让人想起暑期档的国产动画《大圣归来》,都是在口碑扩散后迎来了票房的爆发,《疯狂动物城》很可能会超越《功夫熊猫3》成为大陆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这两部动画片的共同点在于它不像标准意义上为儿童制作的动画片,这种去低幼化的策略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

这部电影很奇怪,它虽然披着童话的外衣,却不知不觉地讲述着颇为深刻的人生哲理。比如,人是否应该坚持梦想?是否坚持梦想就一定能够成功?电影中清一色的各种动物,实际上是成人社会中各色人等的化身。主角兔子朱迪是一位对未来充满憧憬的乡下姑娘,她违背了父母安于现状的意愿,怀揣着保护世界安宁、主持正义的梦想进入繁华大都市。但是,初入职场的小兔便尝尽各种职场潜规则,随后她发现了这个世界并非如表面那样充满了阳光和友善,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存在着很多难以逾越的鸿沟。影片探讨的深度和广度,并不是一部动画片所能承载。在类型上,电影也进行了杂糅处理,有黑色犯罪类型、社会问题类型、英雄类型,因为巧妙的隐喻和天衣无缝的剧情设计,其观赏性甚至超过了很多同类型的电影。尽管电影成为皮克斯制作出来少有的R级动画,但是在中国,它却是最受欢迎的皮克斯作品,这与它扩展了受众范围有很大关系。动画电影不再一味讨好儿童,不再仅仅依赖卖萌吸睛,这是否会给中国动画电影带来某种启示呢?

国产动画:

需改变低幼化创作理念

事实上,中国近些年出现的动画电影,都是非常尴尬的类型。一方面,在观众结构上,它高度依赖电视培养出来的低幼电影观众,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熊出没》系列,“一拖二”的观众构成非常单一;另一方面,在电影水准上,剧情过于低幼,说教味过重,制作不够精良,和好莱坞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等级上,让父母观众沦为影院里简单的陪伴。国产动画电影一度是只有六一儿童节才会蜂拥出现的类型,同时这一类型在投入与产出上也并不成比例,是国产电影的一个软肋。

《大圣归来》的出现让人感到惊喜,原因就在于它打破了这两种刻板印象。比如,在受众上并不是主打低幼群体,而是已经开始经历人生叛逆期的青少年群体,孙悟空的形象是最接近于现代青少年的形象设定,无论是外形还是性格。而在剧情上,浪子回头的形象、牺牲与救赎的主题,更像好莱坞擅长的类型手法,观众能从中看出新意与诚意,不少成人观众也能从中找到情感共鸣,许多人居然第一次产生了原来国产动画电影还能看下去的想法。《大圣归来》的成功有很多原因,但是这种能照顾成人观众、挖掘角色本身的深度、探求更深刻价值的创作态度成为很重要的原因。

在如今的产业环境下,国产动画电影要想在市场有更大作为,首先要在创作理念上进行改变,即动画电影并不一定全是为儿童制作的,不一定是为了要儿童看得懂而刻意降低剧情的复杂度。因为市场已经证明,只有顾及到更多观众的口味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当然,如何巧妙地进行改编、转化,是一个问题。比如经典的《狮子王》,它的故事原型是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原文本并不适合儿童阅读,但是当人物变成开口说话的动物后,不仅俘获了全世界小朋友的眼睛,甚至让那些不喜欢原文本的成年人也爱不释手。还比如刚刚获得今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片的《头脑特工队》,也是一个极佳的改编案例。影片将人的情绪拟化成可视化的动画人物,将人类复杂的情感活动变成炫目而贴切的动画场景。在主题上,影片也结合常见的个人成长,通过戏剧化的情节来展现人类亲情、友情的美好,价值观也非常主流积极,是一部成功的合家欢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