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揭秘刘贺墓内棺清理:半米高内棺成“薄片”

2016-03-20 01:37:35  新华社    参与评论()人

此前,海昏侯墓内棺中发现有“刘贺”二字的玉印成为最直接揭示墓主身份的实物证明。但记者从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获悉,刘贺内棺虽已被打开,但内棺被压“扁”,提取工作遭遇难题。

“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起码半米高的空间被压成一个很薄的平面了,有些地方的棺盖板和棺底板贴在了一起,中间的文物也被压变形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杜金鹏是负责指导实验室考古工作的专家组成员。他告诉记者,在提取之前,考古队员要先判断文物原先的空间关系。

记者注意到,少数文物被挤压至嵌入棺盖中,但绝大多数还在棺内。“比如,头箱位置有一个比眼镜盒稍大的长方体青铜盒,被粘连在了棺盖上。”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副组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仲立介绍。

张仲立说,头箱多为漆木材质,青铜材质很少见;因此其盛放的文物值得期待,但目前无法通过技术手段判断其中是何物。此外,从棺盖上还可辨认出一些漆盒的表层纹饰和外在镶嵌物。

据目前肉眼所见和能谱探测结果分析,内棺中器物排列整齐,最南面有贴金漆盒。墓主人头南向,遗骸中部发现有带钩、佩玉及刻有“刘贺”字样的玉印等。遗骸下面有包金丝缕琉璃席,席上至少有六排、每排五枚的金饼。

专家表示,清理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但他们会尽力用最小风险换取最大成果。“方案的讨论过程也是研究的过程,研究透了才敢真正下手清理。”张仲立说。

截至记者发稿,海昏侯墓实验室考古组的工作人员已基本理清了棺内文物的叠压关系,初拟了清理方案,下一步将开展文物提取工作。 (记者袁慧晶、余贤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