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人工智能颠覆看病方式:机器人像医生一样思考交流(1)

2016-03-23 09:07:35  北京晨报    参与评论()人

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对决这个颇为科幻的话题,最近正在因李世石和AlphaGo的巅峰之战被赋予新的热度。AlphaGo所代表的人工智能以惊人的学习和计算能力让人类身处危机感,“人工智能威胁论”甚至取代了人工智能这项技术本身引发口水战。

不管人工智能是否会将《终结者》里的噩梦兑现,上帝之手所推动的人类进化里程决定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这一必然已经无法阻挡。

既然如此,我们便不如敞开怀抱,抛去杞人忧天式的焦虑,仅仅出于单纯的好奇心来展望人工智能除了可以贡献一场世纪谈资,还能为我们做些什么?比如它将如何影响医疗?如何颠覆我们看病的方式?

IBM沃森人工智能系统

  像医生一样思考和交流 给出治疗方案

2015年底,《超能陆战队》里的医疗机器人“大白”在大人和孩子中迅速风靡。“大白”通过扫描人体,就能迅速发现哪些地方需要治疗,并且立即就能给出治疗方案。“大白”和一般机器人不同的地方还在于它具备“共情”能力,可以感知并分析出主人的情绪起伏,除了身体上的疗愈,它与人类之间个性化的互动也是心灵治愈的灵药。

“人人都想和大白来一次治愈的拥抱”,可以说,“大白”满足了人类对医疗人工智能的终极幻想——可靠、全能、快速、精准,甚至还有点幽默的私人医生。

“大白”可以成真吗?至少,IBM的沃森(Watson)正在让这一愿望变得可期。“沃森”是IBM投入重金研发的一个人工智能系统,它不是常规意义上的机器人,没有具象的外形,只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处理平台。“沃森”的核心技术正是时下大热的认知计算模式,同AlphaGo的核心技术“深度思维”(DeepMind)其实如出一辙。

认知计算模式赋予了计算机“人脑”的功能,人脑具备学习知识并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并且从经验中吸取有效信息,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我们可以为各种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但是人脑的局限也很明显,记忆存储能力的局限决定了我们所能掌握知识的边界,而基于单个经验的判断有时并不可靠。

智能计算机则不同。以“沃森”为例,它可以存储海量的信息,既有医学文献,也有不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患医疗记录,并且具备认知、理解、推理和学习的能力,可以将这些信息全部“消化”、“吸收”,并且随着信息的更新实时升级,像一个真正的医生那样“思考”,对单个患者提出适合的治疗方案,也可以为临床医生的提问提供基于大量证据的答案,快速帮助医生做出最正确的决策,医生更多时间花在聆听患者意见和与患者进行互动上。

人口老龄化、流行病的快速传播、人类寿命的延长使全球对医疗保健的需求都在提高。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35年,工作压力和退休等因素会导致全球医务工作者出现1290万的缺口,医疗资源紧张的状况并不会得到多大的改观。

到了那时,谁来看护我们的健康,帮我们解除病痛?基于这一远虑,2015年,IBM选择和美敦力、苹果等公司合作,进一步发掘“沃森”基于个人健康追踪设备中收集到的大数据帮助每个个体进行健康自我管理和医疗看护相结合的潜力,并且能像人一样通过自然的语言与患者交互。

“沃森”目前还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应用,但是已经在美国、加拿大的十几家医院落地进行内部测试。一些医疗应用也搭载了这一智能平台,面向恶性肿瘤、心理创伤等疾病领域的医患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