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中国交通 是从何时起“靠右走”的?曾出现反复

2016-04-03 14:31:12  法制晚报    参与评论()人

巍言大义

古代社会形成的道路交通规则,虽几经演变,仍然影响着当今社会

众所周知,我国现在道路交通基本规则就是靠右侧行走,或者行驶。这个“靠右走”的规则似乎是约定俗成的真理,但实际上我国正式“靠右走”的历史远不及“靠左走”长远。这个简单的规则中,蕴含着很多历史典故与渊源。

据现有文献显示,“靠左走”是道路交通的基本习惯。依据我国文化传统,“以右为尊”贯穿儒家文化的始终。古时写字读书,都是从右至左。祭祀排序,越是尊贵的人,位置越靠右。上朝之时,地位高的大臣会站在前排,但是同样一排的,都以位置靠右侧为贵,比如,右丞相的官职要高于左丞相,右史的官位要高于左史。

但是,“以右为尊”的传统只在一个地方不适用,那就是乘车和走路之时。古代出行乘车之时,如果是战车,那么靠右的人一定是长官,靠左的人是车夫;如果是日常出行,多人同乘,那么坐在左边的人一定是尊长。宋代大儒朱熹曾对弟子说:“凡侍长上出行,必居路之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法国革命后,贵族由于担心身份暴露,大都改变了昔日行走习惯,开始与农民一样靠右侧行走。渐渐的“靠右走”成为法国新风尚,也成为革命的风向标。随着拿破仑帝国的节节胜利,大半个欧洲已经臣服法国,包括西班牙、德国、奥地利、意大利、比利时、俄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将行路习惯改为“靠右走”。

后来,大家发现马车在高速运行之时,靠右侧行驶和驾驶确实比靠左侧更为安全,尤其是在机动车问世以来,“左手驾驶,右手换挡”的方式远比“右手驾驶,左手换挡”好得多,自此,“靠右走”开始大规模出现。“靠右走”的阵营在美国加入后力量对比开始发生变化,渐渐占了上风。

至于近现代中国选择“靠左走”还是“靠右走”,曾经出现过反复。19世纪后期,我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社会,英国势力范围在长江流域和以南区域,而北方多为德法俄势力范围。因此,在汽车进入中国后,出现了南北各不相同的两种行车方式——南方靠左,北方靠右。后来,在日军入侵时期,沦陷地区汽车靠左行驶,其余国土则按照国民政府于1930年发起的“新生活运动”统一规定为汽车靠左行驶。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援华汽车基本来自美国,这就产生了美国车为适应中国“靠左走”而需要额外改装的现实问题。抗战胜利后,很多中国城市尚存大量美军部队,因为两国道路交通规则的不同导致的事故多有发生,国民政府对此进行了调研。

当时的国民政府军委会提议行政院立法通过了“靠右走”的规定,行政院按照军委会的意见出台了《改进市区及公路交通管理办法》,其中规定:“车辆一概靠右行驶,转弯时除交通警察特准外,一律靠右边顺转。人兽力车应绝对紧靠右边。”

至于公路上的行人,国民政府认为中国“靠左走”实为传统不易更改,所以仍规定“行人靠左”。

后来有学者提出,如果双向车道,人车共行,那岂不容易发生对撞事故?所以,后来国民政府规定,“如有人行道,行人须走人行道,不得走行车道;如无人行道,行人靠边走”,这才开始全国车人共同“靠右走”。

朱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