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中美东方之旅:让彼此在文化碰撞和融合中成长

2016-04-16 15:32:06      参与评论()人
图为美国学生拿起毛笔,在宣纸上作画 夏宇航 摄
图为美国学生拿起毛笔,在宣纸上作画 夏宇航 摄
图为中美学生共同合作蒙古族歌曲《江格尔赞》。美国学生演奏西洋乐器与中国学生配合 夏宇航 摄
图为中美学生共同合作蒙古族歌曲《江格尔赞》。美国学生演奏西洋乐器与中国学生配合 夏宇航 摄

中新网呼和浩特4月16日电 题:中美东方之旅:让彼此在文化碰撞和融合中成长

作者 乌瑶

“今晚,我们一起唱康定情歌。”15日晚,在“2016中美东方之旅艺术交流演出”中,来自美国的年轻小伙牵起十余位伙伴的手,用不标准的中文唱起这首中国民歌,台下数百位中国师生打着拍子,跟着一起哼唱。

在台上表演的美国中学生们来自美国佛蒙特州林兰格瑞中学,他们是今年参加“中美东方之旅”的美方学生,18日将结束为期十天的内蒙古之行。在今年夏天,还将有数名中国学生去美国佛蒙特州,住在当地家庭中,进行交流访问。

2016年是“中美东方之旅”的第十七年。“中美东方之旅艺术交流活”始于1999年,是在美国弗里曼基金会的支持下,由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与美国佛蒙特大学亚洲问题研究中心、佛蒙特州温敦姆中部联合学区共同发起的,通过中美两地师生互访,促进文化艺术交流。

“在‘冲突’中学习,在碰撞中成长。”Tom Connor自1999年以来,一直担任“东方之旅”艺术交流团团长。这是他所认为活动所能给参加者们带来的最直接影响。

他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美不同文化间的冲突,对于孩子们是非常好的体验,也是很棒的学习经历。美国孩子在中国,几乎不说英文,吃的也都不是他们日常的食物,接触的人和事都会给他们带来很多新鲜感受;而中国学生在美国,会住在美国家庭中,说英语,体验美国人的生活。这些对于孩子们既有的文化认知而言,都是一种冲突和碰撞。

中新社记者在梳理时发现,在多年的“中美东方之旅”的中国行程中,走访参观中国的中小学、企业、文化场馆,与当地师生交流、合作演出等都已成为“常规项目”;在美国行程中,住在当地人家,走访当地社会场所,与师生交流,展示中国民族技艺也同样不再有“新意”。“这么多年的交流,我们充分感知美国文化,尤其是民众友好的一面,对我们影响非常大。”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李玉林曾如是说。

而在此次作为中国接待方的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国际交流中心主任吴锡勇看来,这不仅是文化的碰撞,同样也是一种融合。“美国学生融在了内蒙古的生活中。美国学生与我们的学生融在一起进行互动。大家一起学跳蒙古族传统舞蹈,一起踢足球,互通排练、演绎艺术作品。”

15日晚的演出就是一个好例子。双方不仅碰撞出了“火花”,也融合产生了艺术作品,中美双方学生在一起合作蒙古族传统民歌《江格尔赞》、共同英文合唱、挥舞红绸跳安代舞。

“他们(美国中学生)从一月中旬以来,就开始学习有关中国历史、政治、风土人情等科目。此外,他们在美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为中国朋友准备节目。”Tom告诉记者,这都是这次中国之旅所带来的。

“他们回家后,会传播这种在中国的不同体验。而这会影响更多的人。”Tom依据以往经验,如是说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