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30多位陕军后人祭奠英烈 八旬老人寻父亲牺牲地(1)

2016-04-19 13:32:58  山西晚报    参与评论()人

4月16日,平陆县洪池乡西郑村,雨后的大地上草木葱郁、绿意盎然,村北300米处的一处小沟岔里,孤零零地立着一座亭子,亭子的正中矗立着一块四面均刻有文字的石碑——后死碑,碑额四周刻有“为国捐躯”四个大字,28位陕军抗日英烈在这里长眠。

迎着中条山飒飒的山风,30多位陕军后人来到后死碑前祭奠,49岁的王克兵便是其中的一员。走进纪念亭,看到亭子里洒落着之前祭奠遗留下来的花圈、祭品,他一个人悄悄地回到不远处的大巴上,借了一把笤帚,默默地清扫着地面上的东西,眼睛里含着泪水,“太荒凉了,扫一扫也是晚辈的一点儿心意……”

后人约定延续生死之交的“血脉”

“爷爷,我又来看你了……”抚摸着后死碑上的碑文,王克兵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情绪。

“一等兵王振峻年二十六岁甘肃天水北乡一保四甲”,虽然历经70多年风雨,后死碑上的文字已经日渐模糊,需要浇上水才能看清楚,但王克兵却清楚地记得祖父的名字刻在哪个地方,“爷爷殉国时,父亲才3岁,当年离家时,只是说去打日本人……”王克兵说,爷爷这一去,家里人几十年不知道音讯,“直到2009年后死碑寻亲时,才知道了爷爷是在中条山抗击日军时牺牲的。”王克兵说确认爷爷的消息后,父亲激动地把全家都召集到一起,来到后死碑祭奠,“老人家当时老泪纵横,既伤心也自豪。”

今年是王克兵第三次来到后死碑前祭奠祖父,“第一次找到爷爷的名字时五味杂陈,有一份怨在心中,爷爷没有告诉家人,让家人揪心了一辈子,到死都没有他的音讯。”如今,随着对于那段历史的了解,王克兵心中的怨没有了,“爷爷是个民族英雄,是为了国家捐躯的。”

“为陆军第一百七十七师五百三十旅第一千零五十九团阵亡将士纪念碑,营长张玉亭暨全连官兵敬立。民国二十八年春,本营奉命扼守中条山南之磨凹、坛道、朱家窑等地。元月二十三日,芮城县之倭寇以步炮骑兵联合两千余,经风疙瘩向我三路进犯,我全营官兵英勇奋战……是役,我英勇将士二十八人俱以大无畏的精神,为国家和民族壮烈牺牲……”碑身祭文上清楚地记录着那场战斗的经历。今年65岁的张志富是张玉亭营长的儿子,第一次来到父亲部队当年战斗过的地方,张志富百感交集,“父亲的部队军纪严明,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拥护,父亲对士兵也是倍加呵护,爱兵如子。”张志富说,即使是在当时战斗那么激烈的环境中,父亲依然安排当地人置办好棺板,把阵亡烈士的信息全刻到碑上,“后死碑就是他们这些时刻准备牺牲的人为已经牺牲的战友立的碑。”

此次祭奠,王克兵和张志富最大的收获就是他们作为英烈的后人第一次相见了,“一路上聊了很多,先辈们是生死之交,是比血缘还亲的亲人,我们晚辈们约定也要延续这种‘血脉’。”离开后死碑时,两人恋恋不舍,又拿起笤帚把纪念亭周围清扫得干干净净。

八旬老人寻找父亲牺牲的地方

今年83岁的田开阔老人是祭奠团中年龄最大的,去中条山看看父亲田景华当年战斗牺牲的地方是老人几十年来的未了心愿。不久前得知此次祭奠活动,老人不顾身患糖尿病、腿脚疼痛等,毅然决定参加。“机会难得,好得很!好得很!”15日清晨,在家人的陪伴下,老人早早就来到集合的地点,期待着前往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