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弟子后辈忆梅葆玖留下的话:关键是认真对待艺术(1)

2016-04-26 14:06:04  解放日报    参与评论()人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之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梅葆玖,因支气管痉挛,深度昏迷,经多方抢救无效,昨天11时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本报记者 诸葛漪

谦和厚道,从不批评人,音响发烧友,猫奴……走下舞台的梅葆玖,留给弟子后辈的,有关于表演的谆谆教诲,更有值得回味的为人处世之道。

田慧:老师喜欢在侧幕看戏

去年12月,上海京剧院梅派青衣田慧演出《西施》,梅葆玖又一次坐在侧幕观看弟子演出,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田慧说:“老师说,如果他坐在观众席,不断有人要签名,会打扰演出,观众看不好,演员演不好。他喜欢在侧幕上场门摆张椅子看戏,还说这样看得真实。”

在上海戏曲学校学习时,田慧因为在《玉堂春》中出色地扮演了苏三,被引荐给梅葆玖。“老师来戏校,让我讲了几句念白,又演了一段《贵妃醉酒》,马上就答应指导我。他带着我上电视,一起演《御碑亭》。”2008年,田慧正式拜师,“老师对我的教导不仅在专业艺术领域,更多的是为人之道——谦和有礼、善待所有人。”

田慧第一次去梅葆玖北京家,被眼前景象惊呆了,“老师家在胡同旮旯里,住最里面一间,除了床和椅子,堆满音响资料。他特别爱小动物,他有哮喘,医生叮嘱不要养猫,可家里还是养了很多猫。”田慧眼中的梅葆玖“对生活太不计较”,夏天总穿那几件花衬衫,除了唱戏之前要吃牛排和苹果保持体力,几乎没有其他生活上的要求。

日常事务繁忙的梅葆玖几乎不用手机。田慧找他,常常是晚上10时打梅家电话,“老师很忙,前几年与癌症搏斗直到康复,始终没停下工作。医生叮嘱他要定时吸氧,氧气瓶一直放在家里,可没动过。老师说,我每天这么忙,不能被吸氧给牵绊住了。只有晚上10时后,老师才有空做自己的事,比如听听音乐、听听戏。”

“不管对待什么人,不管认识与否,老师始终谦和尊重。”剧团请梅葆玖指导青年演员,他总乐意倾囊相授,“老师总说,关键是年轻人认真对待艺术,而不是只想来我这儿挂个名字。”

来上海,梅葆玖喜欢住在岳阳路教育会堂,一有空就骑自行车逛音响店,“老师特别喜欢西洋音乐,他在《大唐贵妃》《西施》《太真外传》唱腔中,融入西洋音乐元素。他常说,梅派讲究移步不换形,要根据角色需要设计表演。”

史依弘:他呼吁京剧多进校园

“梅先生开明宽厚,从来不会因为你不是他的弟子就有门户之见。只要你认真学戏唱戏,就是这行的继承人。”上海京剧院梅派青衣史依弘,师从戏曲声乐研究专家卢文勤。有一次,史依弘要演出《二进宫》,手头只有卢文勤记录的梅兰芳唱腔曲谱,没有录音资料。“我找到梅葆玖先生,他一口答应帮我找资料,说过两天太太正好去上海,让她带给我。”放下电话,史依弘并没抱太大希望,“时间那么紧,梅先生又那么忙。”没想到,过了两天,她真接到梅葆玖妻子的电话,“她告诉我,资料带来上海了,让我赶快去拿。”

梅葆玖身上有着梅家特有的中正平和之气,用史依弘的话说,“梅先生充满阳光、充满正能量,非常顾及别人情感,不温不火。我们排演《大唐贵妃》尝试在京剧中加入交响乐元素。第一次探索,有许多未知数,从舞台设计到表演都要不断修改,所有人都快急疯了。只有梅先生不着急,慢悠悠说,再来两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