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蝶恋花》代替哀乐送别李世济(1)

2016-05-16 16:32:03  北京晚报    参与评论()人

  现场

同一吊唁大厅连送梅程两位大师

才别梅郎梨花颂,又送程秀蝶恋花。今天上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还是5月3日送别梅葆玖先生的吊唁大厅,换上了“沉痛悼念李世济同志”的横幅。半个月之内,京剧梅程两派折损巨擘,令梨园哀悼,举国痛惜。在李世济代表作《蝶恋花·答李淑一》的深情演唱音乐中,人们纷纷前来送别李世济老师最后一程,表达内心的敬佩惋惜与深切悼念。

今天早晨六点半,灵车从友谊医院起灵;七点半左右,到达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国家京剧院的领导和同仁,以及李世济的亲属、弟子们,都早早守候在此;耿其昌、李维康、迟小秋、张火丁、董圆圆等梨园名角,文化部机关等单位人员,以及千余名自发而来的群众,胸前佩戴白花,排着长队,缓缓步入吊唁厅,在音乐中鞠躬行礼。一个白色玫瑰和粉色康乃馨的花圈挽联上写着“母亲大人一路走好,儿媳吴丹率女小淇、小泠痛挽”。“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这首李世济先生生前演唱的《蝶恋花》,比哀乐更能寄托人们的哀思和痛惜。

而对于了解李世济先生坎坷命运尤其悲痛晚年的人来说,83岁辞世的她并非“享年”,而是“熬年”,在母亲节那一天离去,也未尝不是一种解脱,终于能够和她所深爱的家人团聚。

延伸

今年3月住院时还跟张火丁聊戏

李世济先生一生命运多舛,但性格极其刚强坚韧。书香门第出身的她自幼喜爱京剧,11岁那年见到程派创始人程砚秋,因外貌酷肖程砚秋而被收为义女,得到程砚秋亲传,并请梅兰芳等众多名家教授她,让她打下了扎实的京剧基础又具有极高眼界。但因为程砚秋不愿她浸染到戏班“大染缸”,所以即便她曾在大雪天中在程砚秋门前苦苦等候数小时,但“程门立雪”的执着仍感化不了程砚秋。后来在周恩来总理的斡旋下,程砚秋答应收她为徒,然而未等她行礼,程砚秋却猝然离世,成为她一生憾事。

为了京剧事业,李世济41岁才得一子;然而在她68岁那年,独子突遭车祸身亡,那时,两个孙女,一个3岁,一个刚过满月;遭受老年丧子的沉重打击,79岁的丈夫唐在炘老师一病不起,六年后,撒手尘寰;那时的她也已患糖尿病多年,一个人抚养孙女,还要参加各界活动、培养学生,2011年又在一次演出中摔断了尾椎骨……她身边的人这么多年从不敢在她面前提儿子,尤其是母亲节和生日更不能提,李世济常说梦见儿子回来,和她接触的人都能感觉到她深切的孤独和倔强,她永远不让人去同情她,而是以强者的面目生活着。

悲苦的遭际没能击垮这位坚强、执著的老人,她的精神支柱是她终生酷爱的程派艺术。只要身体尚能允许,她仍然坚持登台演出,仍然孜孜不倦地教戏传艺,仍然跟票友说戏、研戏。去年初,她坐着轮椅给徒弟李海燕说她的代表剧目《武则天轶事》;今年3月住院前,张火丁去看望她时,她跟火丁说的仍然是戏,热情地鼓励火丁继续努力。她生前常说,“我这一辈子没有别的,就是艺术”。

在艺术上,她第一个恢复演出了《锁麟囊》,改编演出了《梅妃》、《六月雪》、《英台抗婚》和《文姬归汉》,她的丈夫唐在炘和她一起,在继承程派艺术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要求和个人特点,大胆地改革了程派的声腔;她最大尺度发挥了自己的嗓音条件,并且用自己对于程派的热爱,扬长避短,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但因为创新与发展程派艺术,她也曾饱受争议,有人将她的艺术冠为“新程派”,意为程派的“叛逆者”,明褒暗贬,但李世济却坦然接受,她说:“我所做的一切并没有背离程砚秋的精神。流派要随时代而发展,我要将生命之流涓涓不息汇入程派艺术这条大河,使之变得更宽广、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