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仿佛一束温暖的光亮尽 杨绛先生昨天离去

2016-05-26 09:40:04  钱江晚报    参与评论()人

有人说,杨绛的存在,是这凡俗人间的一丝光亮。不过昨天,这束光散了。

可是,杨先生一直念叨的“我们仨”,可以团聚了。

据新华社消息,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1时10分在北京逝世。

在2014年7月出版的《杨绛文集》里,先生对自己的身后事有如此要求:“2012年,3月26日,社科院陈奎元院长来看望。我提出三要求:一、我去世后,不开追悼会;二、不受奠仪;三、至多七八至亲送送。”

另外,据称杨绛先生还曾有“火化后再发讣告”的交待,所以,关于昨天先生离开的细节,她的家人和官方渠道,迄今没有透露任何消息。这也造成几天以来,关于她身体状况的传闻,一直处于“乱飞”的状态。

此前的5月20日,一条“杨绛先生病危”的消息,在朋友圈开始发酵,很多人都对此表达了担心和关注。

当时,钱江晚报记者在第一时间联系了三联书店前总编辑李昕,他与杨绛先生关系较为密切。《我们仨》就由三联书店出版。

“我询问过熟悉她情况的身边人,先生一切正常。大家关心是好事,但是不必乱传。”李昕说。

同一天,《文汇报》驻北京记者江胜信的消息说,杨绛先生半个月前入院,当时情况与之前差不多。

随后,各个发出“杨绛病危”的微信公众号,纷纷删帖。第二天,又纷纷道歉。之后,有消息称,杨绛先生由于轻度肺炎和肠梗阻入院治疗,已无大碍。

昨天中午,再一次传来消息,称杨绛先生逝世。不过,跟先生熟识的亲友、责编、相关单位负责人,纷纷进入关机或不接电话模式,再度让消息真假难辨。

“其实,有领导批示要尊重杨绛先生遗愿,过几天再报道,但实在挡不住自媒体不断的消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知情人士说。

这也是为什么,先生的身边人,以及文化圈都保持了那份“默契”,截至发稿,并没有人出来“发声哀悼”。直到昨天下午四点,新华社发了确认消息。首席记者 王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