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杨绛淡定的人生态度给人以感悟

2016-05-26 16:11:02  羊城晚报    参与评论()人

□陈杰人

5月25日凌晨,我国知名女作家、翻译家、钱钟书夫人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也许很多人注意到了,在公共话语体系中,杨绛作为一位女士,却被人称为“先生”。按照中国文化的内涵,“先生”一词多数时候被用于称呼男士,但其另一个含义,就是对品学杰出的师长之尊称。细细数来,近现代众多杰出女性中,只有文学家冰心、孙中山夫人宋庆龄、钱三强夫人何泽慧、著名学者资中筠等极少数女士获此殊誉。

在学术成就方面,杨绛先生的作品以译作《唐·吉诃德》最为著名,这部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文学巨著,在中国以杨绛的译本最被推崇。她早年即以戏剧创作成名,后以散文《干校六记》、小说《洗澡》驰誉文坛。而近两年来,随着媒体的关注度提升,杨绛的生活随笔《我们仨》也获誉颇多,她在96岁时出版的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以及102岁时出版的250万字《杨绛文集》八卷,也广受关注和赞誉。

杨绛先生逝世当天,无数人的微信朋友圈都被刷屏,其中一篇文章提到她淡定面对人生、不屑与他人争的心境,最得人们欣赏和感慨。在笔者看来,这种气定神闲的态度,才是杨绛先生最高远、最受尊敬的一面。她在喧嚣的世界中,始终保持着恬淡而又高远的心境,深邃且不做作,这种精神,让国人深怀敬意。

提到杨绛先生的淡泊情怀,很多人都习惯引用杨绛作品中的一句话:“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此话确实展现了她的人生态度。其实,此言是英国诗人兰德的一个诗句,杨绛先生翻译成这种语境,融入了深厚的中国文化元素。这种境界早在1000年前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中就有体现,他在《西江月》中写道——

“腹内胎生异锦,笔端舌喷长江。纵教匹绢字难偿,不屑与人称量。”

从柳永到杨绛,他们殊途同归的孤傲情怀,其实正是中国文化传统中士大夫的精神归属。杨绛先生虽然身披钱钟书的光环,但整个人生中,她以独立的人格、不懈的努力和空灵的心境,成就了一个淡定平民的人生高度。

这些年来,我在一些朋友家中或办公室走动,最常见的条幅就是“宁静致远 淡泊明志”,可事实上,这句话说起来容易,挂上墙不难,唯独真正践行却万难万难。

当今世界中,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各类竞争,小时候的学业、事业中的作为、婚姻上的争抢、利益中的矛盾,无数争执左右了我们的一生。一个人要想在这些纷至沓来、无法逃避的争执中保持淡定,谈何容易?

南京的莫愁湖有副对联这样写道:“名利乃空谈,一场槐梦,试看棋局情形,问谁能胜?古今曾几日,半沼荷花,犹剩郁金香味,慰我莫愁。”对联中所蕴含的淡定情怀,几番琢磨,仍有新的感觉。

在笔者看来,远离纷争或与它保持距离,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内心深处保持平民的情怀。做一个平民,就不用去谋求高官厚禄,只要健康、自由和尊严;做一个平民,就不用去与各界争权夺利,粗茶淡饭,笑看人生;做一个平民,就无需贪图那些虚名与假意,不用活在别人的口水中。

平民精神的本质,就是做好自己。杨绛先生无论是生活中的淡泊,还是生命中的从容,抑或是面对利益的不屑,恰恰诠释了这种平民精神。倘若这个国家每个人都有平民情怀,就会重构公民责任,每个人做好自己,无疑就是国家和民族最大的力量。(作者是方圆智库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