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以新视角回望抗日战争 《己卯年雨雪》获评“人性之书”

2016-06-17 22:10:13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以新视角回望抗日战争 长篇小说《己卯年雨雪》获评“人性之书”

中新网北京6月17日电 (记者 高凯)6月17日,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南方出版传媒、花城出版社主办的熊育群长篇小说《己卯年雨雪》研讨会在京召开。

《己卯年雨雪》以一对日本夫妇和一对中国夫妇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战争对人物命运的改变,特别是对人心灵的摧残,挖掘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思想根源,揭示和反思人类战争悲剧。

作家熊育群花费14年,从对1939年发生在故乡湖南省汨罗县的“营田惨案”的田野调查开始,投入对中日战争真相的挖掘。他踏访战争遗址、曾遭受大屠杀的村庄,两次前往日本,深入侵华士兵的家中,再到战争博物馆、资料室、民间与学府,研究大量日本书籍和历史资料。

从家乡的战争到抗日战争到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历史,从日本民族心理、传统文化、国民性,到人性与文化的双重审视,作者以强大的理性将抗战文学创作较为匮乏的识见因素托举出来,既钩沉战争形态下诸多反人道、反文明的残暴细节,又从历史的苍凉图景出发,探微历史表象之下深层次的逻辑和行为法则。

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评论家李敬泽表示,“抗日战争过去70多年了,但是一切并没有真的过去,战争的伤痛一直在我们的生活和精神中延续,这个伤口,没有愈合,它依旧活着。一直以来我们相关的文学作品不少,但是真正以艺术的方式触摸这个伤口的并不多。《己卯年雨雪》在这方面做出了探索,以新的视角去回应我们伤口中最深痛的部分。”

李敬泽认为,“作者在这部作品中花费了14年的功夫,我想这14年不仅仅是客观资料的收集和积累,更是作者的一种心灵上的准备,要去面对和克服这种疼痛绝非易事。这对于民族精神的成长成熟有着非常的意义。”

与会专家认为,《己卯年雨雪》创造了中日对话的一种语境,小说以日本人的视角切入,是创作上的突破,描写了中日两个民族在文化、心理、审美上的差异、碰撞与冲突,将其内部复杂性层层展开,是一种创造性的书写。在以往的抗战题材文学创作中,日本侵略者经常被抽象化、符号化,而《己卯年雨雪》则跳出受害者的视角,超越单一的情感立场,以立体的、宏观的抒写,真实还原了中日战争时期日本人的心理及行事方式,同时凸显了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崇德尚文、以德报怨的善良品性。《己卯年雨雪》具有鲜明的现实性、针对性,作家试图把我们每一个人都带到一个巨大的课题前,这也是人类需要长期面对与思考的课题——战争与和平。

日本作家元山里子说:“《己卯年雨雪》的精妙之处,在于细腻地描写和塑造了一对日本青年夫妇的三次心态转变:怎样从一个被动的侵略战争参与者,转变为主动的杀人者,又再次发生人性的觉醒。这正是熊育群想要告诉读者战争残酷的另一面。我希望有更多的日本读者看到这本书,从中得到‘为何而战’的反思。”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广东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郑雁雄、南方出版传媒总经理杜传贵、花城出版社社长詹秀敏等出席并发言,叶梅、李一鸣、张陵、彭学明、王山、陈喜儒、李舫、李朝全、许永波、倪谦、王双龙、顾建平、凸凹、杨庆祥、梁彬、李凌俊、元山里子、张懿、蔡彬等20余位作家、评论家参加研讨。研讨会由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胡平主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