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收视超多档热门综艺 《本草中国》凭什么逆势而红?(1)

2016-07-01 14:40:06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神农尝百草,开辟了西医之外的中医科学,流传千年至今;医圣张仲景,写下《伤寒杂病论》,为后世中医奉为圭臬;药王孙思邈,完成《千金方》,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治疗依据;李时珍费时30年,终于完成《本草纲目》,影响全世界……中医药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薪火相传,却在近现代被西医“边缘化”,面临着不被信任,甚至是“伪科学”的窘境。

然而,在这种背景上,一部讲述中草药的纪录片近日却逆势走红。这部名为《本草中国》的纪录片不但跻身综艺大片云集的周五黄金档,而且表现强势,首播收视率达到0.83%,此后连续多期节目收视超过多档热门综艺。片中对中医药的介绍以及唯美的拍摄方式,为世人打开了一扇认识中医药的窗口。

立意

不谈争议,只论本源

虽然源远流长,但在公共话题中,中医却属于争议很大,不便深聊的那类。对于中医,支持者和反对者一样庞大,妙手回春的案例和庸医误诊的案例不相上下,这为中医常识的普及制造了极大的障碍。有鉴于此,《本草中国》并不从与西医对立的角度加剧争端,而是旨在“把中医从误区的泥潭里拽出来,告诉大家中医药学本质是个怎么样的存在。”

《本草中国》的总导演干超和幕后团队去年执导过野外探险真人秀《跟着贝尔去冒险》。“那档节目锻炼了我们的团队,让我们知道纪实类作品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吸引观众。”干超介绍,《本草中国》全程采用电影级别的4K摄影设备,以及航拍、延时摄影等手段,明快剪辑搭配利落画面,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题材变得有趣和紧凑。

为了让观众尽快地融入纪录片,《本草中国》记录的药材也大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比如《时间》一集中,介绍了红花、藏红花、红曲、天麻、霜桑叶和陈皮六味药,之后的9集中则有关注度较高的人参、灵芝、枸杞、红景天、何首乌、附子等等。每种药材的图片旁都引入《本草纲目》中对其的注释,但绝不是繁复的“掉书袋”,而是用最精练的字句来描述中药的用途,之后再以简洁的语言讲明药材从生长、采摘到炮制入药的全过程。

内容

印象中高大上的中药,竟然如此接地气

一个橘子,在工匠的手里轻轻地划三刀,手指稍一拨动,一个完整的橘子皮就与橘肉分离了,呈现出完整的花瓣状;藏红花要早晨摘下,中午送去烘干,隔夜价格就会下降;陈皮需要反复晾晒,晾晒时间越长越好;剧毒的附子在精妙的炮制技法下能转化成“回阳救逆”的治病良药;天麻需要和蜜环菌与木材一同埋藏在地下进行共生才能发挥出最大的药效,进山采天麻前,麻农要在山下吼山,这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由祖辈传下来,就像《我在故宫修文物》里,文物修复者每天进故宫前总要先吼一声,再吱呀呀推门……

看片时你不断感叹,印象中高大上的中药,竟然如此接地气。它们跟瓜果蔬菜一样,都是自然对人类的恩赐,它们的生长需要辛勤的培育,精准的时节把控,每个步骤都浸染了民间智慧。尤其是制药过程中时时体现的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本质上与任何一门手艺学问,并无二致。

片子另一个被不断强调的重点在于,中医药学并非故步自封,相反,很善于吸收新技术和新思路。“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已相对进步,严密数控、严格监管,甚至高科技的提取技术,在中医药现代化领域里已被广泛运用。”干超指出,这与此前舆论对于中医药文化“缺乏科学依据”、“无法量化研究”等认知误区,有了较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