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票补”减少导致票房疲软 大量砸钱堆出虚高票房(1)

2016-07-21 11:10:07  北京日报    参与评论()人

“9.9元看一场电影的好事,今年我还没遇到。”爱看电影的大学生王晗去年还能经常在电子购票平台上买到9.9元、19.9元的低价电影票,但今年的票价几乎都在三四十元的价位上。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电影票房总和为246亿元,增长速度远低于业内预期。多位业内人士透露,票房疲软和电商平台电影“票补”逐渐减少有很大关系。

所谓“票补”,本是电子购票平台的营销手段。在每部电影上映之前,发行方(片方)和影院会商定最低票价,一般在30元到40元之间,而此前影迷能从电子购票平台买到低至9.9元的电影票。这其中的差价多数是由电商售票平台及片方在补贴,简单地讲,也就是它们“掏钱请观众看电影”。

初衷

“开业酬宾”吸引人气

在电影业内,不少人把“票补”比喻为超市的“开业酬宾”。对片方来说,通过预售、超低价的形式,可以提前锁定一定票房、吸引部分观众,然后利用口碑效应带动话题,扩大声势。在电影评论资深撰稿人龚进辉看来,“票补”之所以在中国电影行业流行,与优步、滴滴等打车软件通过补贴异军突起带来的启发不无关系,其本质是一种资金杠杆游戏,希望通过小投入来撬动大票房。他认为,作为常见的促销手段,“票补”的确带动了观众观影,并可以培养其观影习惯,“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市场行为”。

一般而言,片方和在线票务平台的“票补”主要用在电影上映前3天的预售中,前3天的票房表现对后续排片率和影片整体走势至关重要,因此在线票务平台成为电影交锋的主战场。其屡试不爽的手段是以漂亮的预售票房成绩增加与影院谈判的底气,促使其增加排片场次。基于现实利益考量,后者基本不会拒绝。2014年,宁浩导演的喜剧片《心花路放》上映前,猫眼电影在平台上以9.9元和19.9元的价格提前预售,预售票房高达1亿元。口碑效应下,更多人走进影院,该片最终票房破了10亿元。

看到巨大的市场价值,在线票务平台迅速掀起一场史无前例的“票补”大战,百度、阿里、腾讯三巨头与猫眼、格瓦拉、时光网等混战不休。2015年的春节档令不少电影从业者印象深刻,大年初一当天,《天将雄师》《狼图腾》等7部影片混战,各家平台的补贴集中爆发。有业内人士透露,当时《天将雄狮》上映3天,仅猫眼一家的“票补”金额就达到5000余万元。

歧途

大量砸钱堆出虚高票房

本是促销手段的“票补”,在中国电影市场却成了一本被念歪了的经。

2015年,在全球电影票房增长5.2%的情况下,中国票房暴涨51.2%,媒体人垚森直言不讳地指出,“票补”无疑为2015年的中国电影打了一针强心剂,“令全世界,特别是让好莱坞那些见钱眼开的投资客为之垂涎。”但不能忽视的是“票补”背后的巨大泡沫:一张显示30元的电影票,消费者出9.9元,片方和票务平台出20.1元,但票房仍以30元计算。“2015年中国电影的440亿元电影票房中,有30亿到50亿元来自‘票补’。”一位业内人士估算。

随着电影市场的发展,电商和片方之间的“票补”形式也越来越复杂。阿里影业一位人士介绍,去年暑期档淘宝电影与《小时代4》进行合作,淘宝电影承诺保证《小时代4》前3天票房达到2.5亿元,如果这一目标达成,那么淘宝电影为《小时代4》投入的“票补”将作为宣发费用收回;如果完不成,这笔费用就极有可能“打了水漂”。最后《小时代4》前3天票房达到了2.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