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米仓雄关 重访米仓道重要遗址 上千年遗留清晰可见(1)

2016-10-03 11:20:10  华西都市报    参与评论()人

制图司婉靖

保存完好的巴峪关关楼。

盛唐彩雕——南龛摩崖石刻。

河底清晰可见的跳墩孔。

崖壁上栈道孔清晰可见。

记者探访米仓道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谢颖摄影报道

清澈的溪水中,桥墩孔清晰可见;悬崖绝壁上,栈道孔有序排列。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绵延千里、横贯东西的米仓山上,先民们以超乎想象的智慧和勇力,开辟了一条由北向南的古蜀道——米仓道。

“米仓道以陕西汉中为起点,进入巴中,在南江县境内有四条支线,分分合合之后,分别通往南江县城、通江县、巴州区和平昌县。米仓道不是一条单一的道路,而是一张路网。”这是学界关于米仓道走向的普遍观点。

数千年来,米仓道历经多个朝代更迭,但关隘、栈道、古寨犹存;奔流不息的韩溪河,把“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讲给了后来人;恩阳古镇的大栈房,见证了古道商贾云集的繁华;“盛唐彩雕全国第一”的南龛摩崖石刻,让人梦回大唐……9月21日,记者重走米仓道的部分线路的重要遗址,在历史的烟云中探寻这条千年古道的前世今生。

重走米仓道

A线:巴峪关—大坝关

巴峪关

历150年风雨 气势巍然不减

巴峪关是米仓道上的第一关。22日中午,记者驱车前往巴峪关,在山路颠簸一个多小时后,一座大山挡住去路,同行的南江县文广新局文化股股长王家全告诉记者,此山海拔2100米,巴峪关就在山巅,山顶云遮雾绕。

就在我们弃车进山时,附近一家养牛场老板赶过来。“你们这个样子就敢进山?这个季节蛇多得很哦。”我们按照老板的提示重新武装一遍:穿登山鞋扎上绑腿,然后一头扎进山林。尽管一路提心吊胆,但幸运的是没有遇到毒蛇,大约一个半小时后,巴峪关终于出现在面前。抬头仰望,关楼成倾倒之势——拱形的关门有些沉陷,但其居高临下依然巍峨,气势颇合“夏时明月汉代关,米仓古道连中原。多少英雄从此过,叩关斩将挽狂澜”的词句。

据史料记载,这座关楼始建于元朝初年,现存关隘为清咸丰10年(1860年)所建,更名为“官仓坪”。关门高4.2米,阔4米,门额有“关仓坪”三字,系石条砌成。由于年代久远,石头缝里杂草丛生,石头表面布满厚厚的苔藓。

另据南江县志记载,雄踞高山之巅的巴峪关,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战略要冲,长年有8个衙役在此守卫。“历经150多年风雨,依旧保存得如此完好,确实是一个不小的奇迹。”王家全感叹。

大坝关

既是驿站 也是古之用兵之地

大坝关是米仓古道上第二个重要关隘,大坝关就是今时所称的大坝,因位于牟家山之南,又名牟阳城。距离巴峪关40公里,方圆16平方公里,是大山之间罕见的一片开阔地,因其比周边所有坝子都大,所以称其为大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