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第二届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开幕:对话艺术与科学

2016-10-09 19:25:04      参与评论()人
图为民众观看利用新媒体手段重新演绎的《韩熙载夜宴图》。孙亭文 摄

中新网乌鲁木齐10月9日电 (记者 孙亭文)由中国文化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于10月9日在乌鲁木齐举行开幕式,该双年展将持续至31日。

本届双年展有来自英国、法国、加拿大、荷兰、奥地利、希腊、卢森堡等7国家,以及国内的共28件作品参展。这些作品与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通过信息交互设计,吸引民众的关注,增强与观众的互动性,呈现出国际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据悉,本届双年展由主展、主题报告会、工作坊及平行展四部分组成。主展以“艺术与科学的对话”为主题,划分为“科技与智造”、“生态与人居”、“信息与智能”、“自然与生命”四大部分。

记者在现场看到,普通民众变身科幻电影主人公阿凡达、声音的形状可以打印出来……业内人士认为,计算机技术、多媒体应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成果的出现,不断扩展艺术家的观念,丰富和更新其表达媒介,为艺术创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和全新的表现语言,使得艺术呈现更加多元化的局面,用全新的创作素材、高科技的表现手段演绎着艺术家的认知。同时,艺术也不断地向科学灌注着无尽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空间,给予其人文精神的滋养,科学创造变得更为生动。

新疆文化厅党组副书记、厅长穆合塔尔·买合苏提曾表示,本届双年展旨在通过当代艺术作品展示文化与科技融合带来的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新理念、新思路。

用VR装置体验作品《遇唐·敦煌2016》的民众黄吉民表示,以虚拟现实的方式让人从现实世界瞬间穿越进入敦煌莫高窟,可以在其中行走、观看洞窟内的雕塑与壁画细节。正因有了高科技的装置,才能与古老的艺术完美地结合。

法国人弗朗索瓦·布吕芒的作品《46号花瓶》,其是一组由声音雕塑而成的器物。创造者的声音被收录、解码、编码后通过计算程序打印出不同形态的花瓶:声道截止的一瞬间,你可以在屏幕上看到模型的构造,紧接着后台程序自动生成花瓶的制作文件,最后在3D打印机生产出你的“作品”。

开幕当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著名国画家杜大恺还将举行主题报告会。

为丰富本届双年展的内容,加强新疆和广州两地艺术家交流,平行展“镜像时差——新疆·广州美术作品交流展”也于10月10日至11月10日举行,共展出新疆和广州两地艺术家共90件作品,内容包括油画、国画和版画等。

每两年一届的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是中国文化部重点支持的国家级艺术展览,于2014年举办首届。新疆成为继北京、上海等地后,中国第五个举办双年展的地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