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鲍勃·迪伦凭歌词折桂诺贝尔文学奖引争议(1)

2016-10-14 11:15:08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在知乎网站“如何评价鲍勃·迪伦的唱功”问题下,一个网友在2014年时如此回答:三流歌手,二流吉他演奏家,一流作曲人,顶级诗人。时间证明了这位网友的判断——北京时间昨晚7时,这位75岁的美国著名民谣、摇滚音乐人获得了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

鲍勃·迪伦是谁? 唱片总销量已超过了1亿

文学奖没有颁给一位作家而给了一位音乐人,这一结果可以说让文学界和大众都大跌眼镜。从12日晚开始,一篇名为《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获得2016诺贝尔文学奖》的微信文章就被疯狂转发,甚至在昨日诺奖公布前几分钟,阿多尼斯获奖的消息还在被盛传,只是最终未能“众望所归”。

鲍勃·迪伦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1941年5月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高中的时候他就组建了自己的乐队,1959年高中毕业后就读于明尼苏达大学。在读大学期间,他对民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在学校附近的民谣圈子演出,并首度以鲍勃·迪伦作为艺名。据说,这个名字一半是为了模仿美国电视节目中的西部英雄马特·迪伦,另一半原因则只是因为鲍勃·迪伦觉得它好听又好记。

在其50多年的音乐生涯中,鲍勃·迪伦创作歌曲数百首,十余次获得格莱美奖,唱片总销量已超过了1亿。2000年为电影《奇迹小子》创作的歌曲《Things Have Changed》获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还曾被《时代》杂志选入过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100人名单。自称受他影响的音乐巨星众多,包括尼尔·杨、大卫·鲍伊、娄·里得、约翰·列侬等等。最初向诺贝尔评奖委员会举荐他的诗人艾伦·金斯伯格也曾说:“当我听到那首《暴雨将至》时,我哭了出来,我被他的修辞镇住了,这些诗词简直就像《圣经》箴言一样撼动人心。”

为什么是鲍勃·迪伦?

此前已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事实上,1990年法兰西文学院曾为鲍勃·迪伦颁发过“文学艺术杰出成就奖”。而早在20年前的1996年,鲍勃·迪伦就曾在美国诗人艾伦·金斯伯格的大力举荐下入围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自那之后还曾数次被提名。2008年第92届普利策文学奖上,鲍勃·迪伦获得“特别荣誉奖”,得奖评语为“对流行音乐和美国文化产生深刻影响,以及歌词创作中非凡的诗性力量”。

此番获奖,诺贝尔官方给出的获奖理由是鲍勃·迪伦“用美国传统歌曲创造了新的诗意表达”。在回答外媒有关是否应颁奖给鲍勃·迪伦时,瑞典科学院常任秘书萨拉·丹尼斯说,“他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是一个伟大的曲作者,承载着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45年来不断地改变自己的风格,改变自己的形象。”

鲍勃·迪伦的获奖也在国内引发热议,有网友调侃说“歌词己经获奖了,领导讲话还会远吗?”而在回答“鲍勃·迪伦并没有写过小说、诗歌等传统文学作品,这是否意味着诺贝尔文学奖扩大了颁奖范围”这一问题时,萨拉·丹尼斯如此表示:看上去似乎是这样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我们回首历史,就会发现2500年前的时候,荷马和萨福也写下本应配合音乐吟唱的诗作,我们现在依然在阅读欣赏荷马与萨福的著作,鲍勃·迪伦也是如此。

鲍勃·迪伦和中国有何渊源?

作品曾是国内学生的英语读物

音乐之外,鲍勃·迪伦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1971年出版过一本超现实主义小说《塔兰图拉》。2004年又出版过名为《Chronicles Volume One》的自传,当年停留于《纽约时报》书籍非小说类排行榜长达19周,中文版译名为《像一块滚石》,曾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