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鲍勃·迪伦凭歌词折桂诺贝尔文学奖引争议(2)

2016-10-14 11:15:08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通过英语教材有声读物,广大中国学生听到著名的《答案在风中飘扬》,可算是接触到了鲍勃·迪伦。这首歌,还普及了后来满大街都是的中译句式——直到前些年汪峰还把专辑命名为《信仰在风中飘扬》。

中国摇滚教父崔健就是鲍勃·迪伦的铁杆乐迷,他曾说:“鲍勃·迪伦令人尊敬的不仅是他的低调,还有他一直在坚持做演出,以及从他的第一首歌到现在这中间一脉相承的音乐形式,都给了我们深远的影响。”郑钧则认为鲍勃·迪伦对于喜欢摇滚乐的人来说就像神一样:“摇滚乐从猫王开始,但鲍勃·迪伦却是真正赋予它灵魂的人。”高晓松对他也尊崇有加:“鲍勃·迪伦对我来说不仅具有音乐意义,更多的是文化意义,用‘教父’两个字都不足以概括他的地位,他的歌是我心中的大爱。”

2011年4月,鲍勃·迪伦在中国举行了首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巡演,等待已久的乐迷和包括崔健、汪峰等在内的各位乐坛大腕纷纷前往朝圣。鲍勃·迪伦全程下来只唱不说,连一句招呼都没打,但仍让众人听得无比投入无比激动。

在得知偶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著名乐评人王小峰表示这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他说这应该是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对鲍勃·迪伦这么多年来在散文、歌词等方面贡献的一次认定,“这些评委在(上世纪)60年代都是年轻人,很有可能也受过他的影响”。曾以名为《信仰在风中飘扬》的专辑来向偶像名曲致敬的汪峰则发表微博称:“我的神,诺贝尔只是时间问题。再过几百年,你那些不朽的诗句依然会在风中飘扬……”

文/本报记者 崔巍 供图/视觉中国

相关链接

《答案在风中飘扬》歌词中译

原词:鲍勃·迪伦 译:佚名

一个男人要走多少路,才能被称为一个男人?/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片海,才能在沙丘安眠?/炮弹要多少次掠过天空,才能被永远禁止?答案啊,我的朋友,在风中飘扬。/答案它在这风中飘扬。

一座山要耸立多少年,才能被冲刷入海?/一些人要生存多少年,才能被容许自由?/一个人要多少回转过头去,才能假装什么都没看见?/答案啊,我的朋友,在风中飘扬。/答案它在这风中飘扬。

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才能看见天空?/一个人要有多少只耳朵,才能听见人们的悲泣?/要牺牲多少条生命,才能知道太多的人已经死去?/答案啊,我的朋友,在风中飘扬。/答案它在这风中飘扬。

1997年诺贝尔文学奖 得主达里奥·福去世

199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意大利剧作家、戏剧导演达里奥·福于10月13日在米兰去世,享年90岁。达里奥·福是意大利剧作家、戏剧导演,也是20世纪闹剧和政治戏剧的领军人物。

意大利媒体援引意大利总理伦齐的话称,“达里奥的逝世,让意大利在戏剧、文化和民生领域损失了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讽刺性作品、研究、舞台作品以及多面性的艺术行为都是一位伟大的意大利人奉献给世界的珍贵遗产”。

著名戏剧导演孟京辉曾改编过达里奥·福的两部作品:《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和《他有两把左轮手枪和黑白相间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