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2017年,哪些“大事”将影响我们的文化生活(1)

2017-01-12 06:47:02    光明日报  参与评论()人

公共文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图为小朋友在文化馆做手工。视觉中国

2017年已经到来。在新的一年里,各领域的深化改革将渐次展开,而文艺界也将在从“高原”向“高峰”攀登的征途中展现新的图景。本文梳理与展望2017年文艺界即将发生的那些“大事”。这些“大事”不仅直接影响我们的文化生活,也为文艺创作提供参考和坐标。

1.一批献礼文艺作品将涌现,“文艺味”“史诗感”是众望所归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召开,同时还将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香港回归20周年等大事喜事。可以预见,无论是影视剧,还是舞台艺术,抑或是书法美术领域,今年都将出现一批主题性献礼文艺作品。目前已知的话剧《谷文昌》、电影《建军大业》《天福山起义》、电视剧《秋收起义》《军歌》等献礼作品都将在2017年跟观众见面。美术展览方面,中国美协将举办“庆祝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全国美术名家邀请展”,力争以200余件精品力作向党和国家献礼;在北京和香港分别举办“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除全国征稿外,中国美协还将特邀重点作者和知名美术家专门创作10件代表性、主题性作品;举办“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此外,2017年中国美协还将举办题为“丝路与世界文明”的北京美术双年展,以弘扬丝路精神,复兴中华文化。

重温一段段红色历史,回眸一个个经典形象,追溯一幕幕燃情岁月。献礼文艺作品不仅可以为重大政治活动和重要节日、纪念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更可以带领观众追忆光辉岁月,致敬伟大历史。但不可否认的是,一段时间以来,献礼文艺作品创作中也存在着为献礼而献礼的做法。献礼文艺作品不能仅当营造气氛的烟花,而应成为记录历史与文化的生动载体。为此,献礼文艺作品在坚持导向的同时,要主动回归艺术性,遵循艺术规律。具体言之,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十次文代会、九次作代会上的两个讲话精神为指引,在创作中从人物的内在精神而非外在标签入手,从人性而非概念化的主题入手,这样的献礼文艺作品才有感召力、传播力、生命力。人们对2017年的献礼文艺作品非常期待,认为多些“文艺味儿”“史诗感”是众望所归。

2.《电影产业促进法》3月实施,影片放映中不能“插播”广告

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的第一部法律《电影产业促进法》将于2017年3月1日正式实施,中国电影行业从此将“有法可依”。电影行业中长期存在的诸如盗版、剧本荒、票房造假等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同时我们的观影体验将得到提升。

比如,《电影产业促进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知识产权执法的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保护与电影有关的知识产权,依法查处侵犯与电影有关的知识产权的行为。从事电影活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增强知识产权意识,提高运用、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如果以前在网上下载盗版电影可能只是“小事一桩”,那今后可就是违法的大事了。再比如,《电影产业促进法》规定“电影发行企业、电影院等应当如实统计电影销售收入,提供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不得采取制造虚假交易、虚报瞒报销售收入等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观众,扰乱电影市场秩序”。偷票房的行为,以前往往只是遭到大家舆论上的指责,但今后就是典型的违法行为,会“由县级人民政府电影主管部门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情节特别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