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考古界“福尔摩斯”:一坨“泥巴”破解古代密码

2017-02-24 13:41:25    四川日报  参与评论()人

斯”

□本报记者 吴晓铃

一坨平淡无奇的黄泥,凑近看,可以依稀分辨上面分布着一些浅色纹路。在大多数考古中,没有人会对这种非出土器物感兴趣。不过,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最近发掘蒲江战国船棺墓群时,却把这样一坨“泥巴”当成宝贝搬回实验室。2月17日,专家宣布,这坨“泥巴”的印迹,是战国墓主的锡制腰带钩。

在公众的注意力还停留在考古挖宝时,实验室考古已经悄然兴起。在出土器物之外,考古以及文保人员可以从一片树叶、一块铁锈甚至一坨泥巴上面,捕捉到更多的古代信息。而未来,这些出土“破烂”,也有望进入博物馆展陈,讲述更丰富、更生动的历史故事。

在实验室里考古“破案”

去年底,蒲江发现战国时期大型船棺墓群,考古人员展开抢救发掘。鉴于墓主身份极可能等级很高,在现场考古发掘同时,文物保护和实验室考古同时展开。

文保专家肖璘透露,此次蒲江考古,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兵器。这些器物送回文保中心修复时,专家小心翼翼地除去M32号墓出土铜矛上的泥土和锈迹时,居然发现了“成都”二字,这在成都地区考古中尚属首次。

如果发现“成都”还是无心之举,那么把锈迹斑斑的战国铜矛、青铜鍪上的碎片甚至泥巴,从考古现场运回实验室,则就是有心“破案”了。在文保中心,这些碎片、泥巴均被编号、描述,单独存放。

肖璘说,在蒲江考古现场,考古人员发现这坨泥土上有一个形状规则的印迹,极可能是器物腐蚀后留下的,于是整体打包回来,并在物品一栏的“带钩”二字旁打了问号。经过文保人员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光等技术,终于发现这坨泥块里的印迹,其实是锡带钩。

参与此次文保的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考古研究中心文保专家杨军昌介绍,锡制品在商代就已经出现,但因为它抗腐蚀性弱,除了殷墟出土过锡锭,春秋战国时期的锡制品留下来的极少。在以前出土的古人腰带钩,大多是金或者铜,但此次通过实验室考古,确认了锡的成分以及带钩的形状,最终可以确认古人也用锡做腰带钩。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