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另类”欧阳杏蓬与《我们东干脚》

2017-04-10 12:00:35    长江网  参与评论()人

欧阳杏蓬,湖南人,居广州,自称文化民工。

文化民工是个值得玩味的身份。据了解,欧阳杏蓬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从家乡湖南永州来到广东,辗转在汕头、潮阳、东莞、深圳流浪谋生,后来落脚广州,居至今。干过建筑工、装卸工、石场、流水线,打工之余喜欢写作,陆续出版了散文集《以孤独的名义》(敦煌文艺出版社)、《缤纷湘南》(云南人命出版社)、《一个寄居者的广州读本》(云南人民出版社)、《一生两半》(中国文联出版社)和《现实之境》(中国文联出版社)。也写小说,比如《青春实验》,写的还不错,但仍以写散文为主,借口是打工没有整块时间,只好写零零碎碎的东西了。

欧阳杏蓬身份是农民——一个正在消失的身份,出门谋生是民工,居广州后干过杂志、编过报纸、做过影视策划,办过文化企业。工作与文化相关,他的文化民工,或正是来自这里。广州是他的福地,二十年了,都没有离开。而我惊讶的是他的坚持,以及他坚持的低调。被很多网站、论坛评为金牌写手,作品也入选过很多比较权威的集子,他却不张扬。或者他知道文化圈、文学圈的复杂性,他知道他的农民身份,因为他的清醒,他才孜孜不倦的爱着自己的业余爱好吧。正是他的这种没有野心,让他的写作干净、单纯又自由。

地域性题材在当今文坛占据重要位置,《白鹿原》、《商州初录》……好的作品枚不胜举。

《我们东干脚》是很有乡土味道、地域性很强和作者个性印记也很强的一本散文集。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2017年3月出版,青年艺术家黄金操刀封面设计。从开篇的《白月亮》到末篇《石桥与泡影》,题材都与作者的家乡东干脚相关。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东干脚》记录了一个中国村庄经历的一个时代的变迁,既典型又具有普遍性。欧阳杏蓬从家乡的风景、人事、生活变化、个人感受等方面入笔,立体的呈现了南方一个小村庄的变化。《白月亮》写往昔乡村的宁静美好,《天堂南瓜花》写乡村生活的简单有趣,《乡村味道》写乡村生活的滋味。《旗帜》写村后面的枫树,《两座圣山》写阳明山和九嶷山,笔力雄厚。而其他篇章如《有关村里第一把杀猪刀的故事》写邻里之间,《生死沉重》写命运,《黑暗里那些狰狞又亲切的脸》写疾病,《石桥与泡影》写变化,无不在透露作者对家乡的爱,也突显作者应对变化的无力感。

在欧阳杏蓬的笔下,乡村的变化既是毁灭,也是重生。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他只能用他的笔他的才华来表达他的感受。而他具有有感染性的文字,通常会让读者感同身受。在写作方面,他成熟了。而在体裁方面,他应该尝试或继续写小说。

《我们东干脚》独特的题材、独特的写法,在当今烦躁的社会,无疑值得一读。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