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山东文化产业布局差异化发展 拟建“退出机制”优胜劣汰

2017-04-12 20:00:52      参与评论()人

中新网济南4月12日电 (曾洁)山东文化产业突破固有“经济版图”,实现差异化发展。记者12日从山东省文化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述消息。

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王廷琦在会上公布了最新修订的《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管理办法》和《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的内容。文件显示,山东将提高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准入门槛,并增设3年“创建期”。

王廷琦介绍说,山东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集聚文化企业近4000家,带动就业近15万人,主营业务收入近千亿元。同时文化产业园在发展中也出现了经营管理机制不完善、功能定位雷同、土地等资源闲置浪费等问题。因此政府出台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管理办法,引导规范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健康发展,从而推动全省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山东文化产业正在突破既有的“经济版图”,谋求差异化发展,使经济欠发达地区搭乘文化产业发展的“快车”。鲁西南地区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开发地域特色文化品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了就业与创业。如东昌工艺葫芦产业基地,仅堂邑镇就引导当地农民种植葫芦2万亩,用于工艺雕刻,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十几个国家,年创产值2亿多元;临沭县金柳工艺品有限公司工艺柳编年出口上亿元,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一大批周边农民致富;巨野农民画产业基地,催生了一批优秀农民画家,部分画家年收入达10万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