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西藏“非遗”生产性保护实现双赢

2017-04-19 11:30:52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西藏“非遗”生产性保护实现双赢 文化传承有抓手 脱贫致富有路径

□记者 周健伟 张利民 张宸 王沁鸥 拉萨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西藏是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拥有数百项国家与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饰、精巧绝伦的手工艺品、历史悠久的藏医藏药……但长期以来,许多“非遗”产品不被市场认可,使得传统技艺陷于传承困境。

2012年,西藏传统工艺传承与发展综合项目在西藏林芝市率先试点。这个项目通过生产性保护的模式,将“藏在深闺人未识”的“非遗”产品定位为富有西藏特色的文化产品,打开市场的同时,走出了一条“非遗”传承保护和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传统“非遗”产品叫好不叫座

春日里的西藏雅砻河谷,万物复苏。在山南市杰德秀镇,家家户户的织布机也随着耕犁下田而重新架了起来。

48岁的村民卓嘎,今年想利用家里的织布机多挣一些钱。她正从西藏传统工艺传承与发展综合项目设在镇上的办公室里走出,肩上扛着6卷羊毛纱线。这是她准备用来回家织氆氇,即一种藏族手工羊毛毛料产品。

“镇上好多邻居从项目组领原料,在家织氆氇,一个月能净赚三四千块钱。”卓嘎笑着说,“我的手艺肯定也没问题。”

在此之前,卓嘎已经很久没有靠纺织为家里增加过收入了。

杰德秀镇有着“邦典之乡”(“邦典”即藏族妇女系在腰间的一种彩色围裙)、“氆氇之邦”的美誉。该地的邦典织造工艺,被列入了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在机器氆氇和邦典面世后,手工织品受到了很大冲击。卓嘎织好的邦典常常无人问津。产品销路不稳定,便没钱再去购置原料。久而久之,卓嘎家里的织布机,除了为家人织一些必备衣物之外,也渐渐受到了冷落。

1234...全文 6 下一页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