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红色文学经典缘何历久弥新 将现实融入主旋律

2017-06-02 10:33:55    河北日报  参与评论()人

6月1日,设在西柏坡纪念馆三楼的红色文学经典作品展示区吸引了众多读者。 记者 赵海江摄

□记者 龚正龙

6月1日,第27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西柏坡·优秀党建读物专题展”在西柏坡纪念馆开展。其中红色文学经典作品展示区内的近300种(套)红色文学经典出版物迎来一拨又一拨的观展热潮,众多读者在此驻足欣赏、品评交流。

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红色文学以其对特殊历史时期的独特抒写,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抗争和追求,正义、英勇、悲壮、牺牲、理想、信念……红色文学的独特魅力穿越时空,一次次激荡起人们情感共鸣的波澜,诠释了经典文学的永恒魅力。

弘扬民族精神:以家国情怀树立民族形象

“我们这一代人,是读着红色文学长大的。这些书充实了我们的青春岁月,给予我们克服艰难困苦的勇气,树立了自尊自强的信念,至今读起来还令人热血沸腾。”6月1日上午,在“西柏坡·优秀党建读物专题展”的红色文学经典作品展示区内,来自南宁、年近七旬的刘大民老人抚摸着一本本红色文学书籍,难掩激动之情。

此次红色文学经典作品展示区作品涵盖了小说、诗歌、人物传记、报告文学、连环画等多种体裁。其中《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野火春风斗古城》等图书至今畅销不衰,书中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小英雄雨来》《刘胡兰》《雷锋》《张思德》等,其英雄事迹深入人心,至今仍激励人们奋勇向前。

“红色文学至今仍能打动人心,一个核心要素就是关注民族命运,彰显民族精神,弘扬了中华民族战胜敌人、战胜苦难的勇气和智慧。”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胡景敏指出,民族自强是红色文学的根本主题。

胡景敏告诉记者,我省许多老一辈作家创作了大量反映抗日战争的优秀作品,如孙犁《风云初记》,徐光耀《平原烈火》《小兵张嘎》,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冯志《敌后武工队》等,这些作品以恢弘的气势,展示了中国人民波澜壮阔、浴血奋斗的抗战画卷和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斗争精神。

“这些作品与其他以民族解放战争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能够一同被称为‘红色经典’,就是由于主题鲜明,弘扬民族精神,作家们充满了家国情怀,使得作品感人动人,能够教育、感染、激励一代又一代读者。因而,它们才能在中国文坛占据重要位置,具有经久不息的魅力。”胡景敏说。

彰显燕赵特色:以独特文风抒写地域故事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这样的精神风貌反映到文学领域,便形成了“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的独特风格。

我省红色文学能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其关键原因正在于此。即在宏大主题下,努力彰显燕赵风骨,形成具有鲜明的辨识性特征的地域特色。“你拿起书来,就那么放眼一瞧,不是八百里秦川,不是江南水乡,不是白山黑水,那种从字里行间散发出来的气息就是燕赵大地。”评论家周思明如是说。

比如孙犁,河北安平人,其文学创作深深发掘地域特色,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荷花淀》中呈现出的社会风貌和民俗画卷,迄今令人难忘。

再如梁斌,河北蠡县人,其长篇小说《红旗谱》真实反映了中国北方尤其是河北农村的历史风貌,把河北人民骨子里那种慷慨悲歌、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精神抒写得波澜壮阔。

“燕赵精神中有许多值得书写的地方,比如慷慨悲歌的侠义精神、忍辱负重的牺牲精神、开放胸怀的互融精神、追寻理想的奋斗精神等。”采访中,河北人民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荆彦周认为,历史上,河北文学力作层出不穷,其原因就在于许多作家致力于发掘燕赵特色,描摹河北人民的火热生活。“这样的传统深深地融入我省文学创作的血脉中,也给当下的青年作家以有益启迪。”

思考时代命题:将现实关切融入主旋律创作

凝视着展区内我省红色文学树立的辉煌,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我省当下和未来的文学创作,能否续写辉煌?我们有没有足够的胸怀、才能和定力,在这一领域认真打磨出精品力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我省红色文学的辉煌,是一座丰碑,更是一处启迪后人的宝藏。”采访中,省作协副主席、作家刘建东指出,优秀的红色文学作品无时无刻不给当下作家以启迪:创作主旋律作品一定要研究时代命题,要把最能反映时代风貌、时代情感、时代追求的东西经过作家认真思考、筛选后艺术地提炼出来。“尽管时代始终处于变迁的洪流中,但关注民族、家国和人民的主题永不过时。要努力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优秀作品。”

“红色题材乃至主旋律文学创作,需要秉持现实主义的创作特色,要有创作宏大叙事的史诗追求。”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绍本认为,那些或悲壮慷慨,或深沉朴实,或清新隽永的优秀红色文学作品之所以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是因为它们的作者不做无病呻吟,不写风花雪月,不沉浸小资小情,始终关注现实、扎根泥土,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来统领创作实践。

“作家要追求自己的风格,但不能盲从。”花山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赵锁学认为,作家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人生经历各不相同,其创作风格也不尽相同。“作家自有其创作的‘原乡’,因为这一‘原乡’有他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也最容易形成个人风格。这提醒当下的作家,在创作主旋律题材文学作品时,要努力寻找和树立自己的写作风格,切不可什么文体流行、什么技巧时尚就亦步亦趋,不要丧失了自己的特色。”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