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放弃40万年薪 四川小伙回家传承家族技艺当木匠

2017-08-11 17:01:07    华西都市报  参与评论()人

/传承/

爷爷是个老木匠,曾是内江唯一的“八级技师”。他成了爷爷徒弟的徒弟。

/传播/

他成立了DIY木友俱乐部,小到6岁大到40多岁,很多人都来体验木工技艺。

木匠,一个传统而古老的行当。他们以木头为材料,伸展绳墨,用笔划线,后拿刨子刨平……制作出各种各样的家俱和工艺品。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与现代生活不适应的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今年32岁的张建,放弃了每年近40万的高薪,回到家乡,选择了传承和发扬木工这一门技艺,“我的爷爷,我的父亲都是传统木匠,所以我想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张建认为手工木艺是一种传统文化,值得去传承和发扬。

回归

追寻归属 毅然辞去高薪工作返回家乡

简洁的工作室,墙上挂着爷爷曾经用过的木工工具和两幅书法字画,两张张建亲手制作的手工圈椅,一套古朴的茶具,整个工作室散发出一种宁静淡雅的文艺气息。8月7日下午,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在内江东兴区一间木艺工作室见到了张建。

32 岁的张建在2015年前,已在重庆的一家贸易公司工作了8年,年薪达到了近40万元,在同龄人看来这已是一份薪水较高的工作了,可他却在突然选择辞职,回到了家乡内江。

“在外工作了8年,一直没有归属感,虽然重庆也很好,但我的根在内江。”回归家乡追寻归属是张建最看重的,“我支持他,只要他认为是对的就行。”张建的妻子李晓菲支持并理解丈夫。在休息了近一年时间后,经过沉淀和思考,张建找到了一份自己真正喜欢又能体现自己价值的工作,然而却遭到父亲的反对。

传承

木匠世家 爷爷曾是内江唯一“八级技师”

张建要去当木匠,这让父亲很不理解,虽然他自己也是一名木匠人。

张建出生在一个木匠世家,从爷爷开始,父亲、表叔等都是传统手工老木匠,从小耳濡目染的他对木匠这一职业情有独钟。“我的爷爷14岁入行,是70年代时期内江唯一一名八级技师,技术方面的问题是难不倒他的。”据张建介绍,八级技师是木匠等级制度中的最高等级,同时他爷爷曾作为四川12名代表之一参加全国轻工业代表大会,在内江乃至四川的手工匠人圈子里都有一定名气。

“从小我就跟在我爷爷身后在内江家具厂里玩耍,爷爷也经常给我讲解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对于一些基本的木匠手艺我是了解的,理论知识也都知道。”除了小时候受爷爷的熏陶外,在高中时他也花了一个暑假跟随爷爷打下手。

辞职后,张建看着爷爷留下的各种木匠工具以及他制作的一些家具,触景生情,“我爷爷这么好的技艺应该传承下去,不能让传统木匠的手上技艺失传。”抱着这样的心态,2016年底一家以他爷爷命名的木器工坊诞生了。

张建父亲当了一辈子木匠,在他的认知里,这样的“手艺”并不能发家致富。但看到儿子劲头十足,他也不再说什么,参与到了木器工坊中的经营中来。“我希望我制作的木具能成为艺术品,这是所有木匠的追求。”

坚持

半路出家 废寝忘食寻求更高技艺

“对于木匠这个行业,我是半路出家。”虽然从小耳濡目染并且也有一定的木匠技艺在身,但张建认为自己还差得远。

为了学习技艺,张建拜了自己的表叔蒋师傅为师,蒋师傅是张建爷爷的徒弟,这也是张建木匠世家技艺的传承,“张建踏实有耐心,而且头脑活,是个好徒弟。”蒋师傅对这个侄子加徒弟很满意,对其更是倾囊相授。

正是因为自己的刻苦钻研和师傅的尽心指导,张建这个木器工坊越办越好,“一开始我做这个工坊时,很多‘老资格’都不看好,对于我制作的木器也颇有微词,我都耐心接受并取长补短,进行修改,到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再指点了。”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张建的工坊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气。张建对自己木器作坊的定位是“工艺家具”,跟艺术挂钩,“现在的家具大多都是机器批量生产出来的,全都一个样,那是死的,而手工制作受手艺人的影响每一样成品都是独一无二的,那是有灵性的,这才能称为艺术品。”对于自己,张建自称“手艺人”而不是“木匠”,他认为木匠是更高的层次,他还没有达到。

“我希望能在40岁前成为一个木艺方面的全面性人才,我认为问题不大。”张建面对记者非常自信地说道。

发扬

传播文化 设立DIY木友俱乐部

“这两张圈椅就是张建追求完美的见证。”看着工作室里的两张圈椅,李晓菲开始讲述当初的故事。在木器工坊成立没多久的时候,有客户需要制作两张圈椅,传统的圈椅的制作对于张剑而言并不算困难。然而当他还是在网络上浏览相关制作过程时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圈椅榫头结构,以这种榫头制作的圈椅整体更好看。但这种榫头结构是他没有见过的,所以为了做到最好,张建花了一个多星期来研究这种榫头结构,有时甚至研究到深夜2点过,最终将这种圈椅成功制作出来,然而在上色的过程中出现了意外,因为张建用的是更环保的木蜡油,所以更容易突出原木本身的纹路,这就导致两张圈椅有两处木斑不易上色,颜色过浅。虽然这并不是太大的问题,但张建依然决定将这两张圈椅自己留用,重新制作了两张没有瑕疵的圈椅。

也是这段时间,张建在网上翻阅手工木艺制作视频时,发现大多数都是美国人制作并上传的视频,“榫卯技术可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木匠技艺。”于是张建决定要开办一个俱乐部让有兴趣的人都来了解学习我国传统的木艺榫卯文化。今年年初一个DIY木友俱乐部在他的木器工作坊旁边出现了,“有很多人都感兴趣,小到6岁左右大到四十多岁,都有人前来学习制作。”说起木友俱乐部,张建很开心,这是他实现自己传播木艺文化的开端,也是自己理想的一个起点。

接下来,张建将涉足电商平台,“我希望更多的人知道我制作的木具,这也是传统手工技艺的一个传播。”另外还将大力宣传DIY木友俱乐部,让俱乐部传播木艺文化的作用真正体现出来。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马梦飞摄影报道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