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河北小村4000多个故事传承数百年:能讲一千零一夜

2017-10-23 15:55:00    北京晚报  参与评论()人

王发礼、侯果果、靳瑞菊(左起)在一起交流故事。

  河北小村庄4000多个故事传承数百年

  耿村的故事可以讲一千零一夜

距离省会石家庄四十多公里,有个以故事闻名的村庄——耿村。这个1300多人的村子,上至八旬老人,下至四五岁的小孩,故事张口就来。从开天辟地的神话,到各朝代的奇闻逸事、民间传说,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故事,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生活,耿村流传的故事无所不有, 耿村也因此享有“中国故事第一村”的美誉。

耿村“故事墙”。

文化普查查出“富矿”

孔子借粮、文王吐子、负荆请罪、寸草春晖、张果老倒骑毛驴……走进耿村,从广场走廊到道路两旁的农舍,砖墙上的图画故事让人一路目不暇接。

靳春利的家离村口不远。一早听到记者敲门,靳春利以为是来村里听故事的游客,“你看我家一早就开着门,因为经常有游客来,也有来采风的、考察的”,他看着记者,话语间透着自豪。靳春利是耿村民间故事协会会长,他家院子很热闹,平日里是乡亲们讲故事唠闲篇的小据点。

耿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到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成为名头响当当的“中国故事第一村”,土生土长的耿村人靳春利是推动者之一。

他告诉记者,耿村人讲故事的风俗有数百年之久。相传耿村建于明初,因明太祖朱元璋的义父耿王(耿再辰)埋葬于此而得名。这里地处山西阳泉到山东德州的交通要道,每年农历四月的耿王庙都会吸引各路商贾。康熙年间,耿村成为贸易集散地。客商带来了各种货物,也带来了他们的所见所闻和各地的民风民俗。耿村人外出经商、当兵、游历,也带回了他们听到的故事和传说。天南海北的故事在这里汇集,爱讲故事的耿村人口口相传。

上世纪八十年代,爱好文学的靳春利向藁城文化馆报告了耿村故事的信息,专家们发现这是一座民间文学的富矿。在全国民间文化普查中,“故事村”揭开了神秘面纱。1987年至2015年,经历12次大型民间普查,在耿村发现能讲50个故事以上的大中型故事家100多人。靳春利的父亲靳正新能讲800多个故事,生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十大民间故事家”称号。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