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国家宝藏》:要告诉你这个文物活在今天

2018-01-02 14:01:04    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评论()人

  《国家宝藏》:

  要告诉你这个文物活在今天

《国家宝藏》火了。很难归纳这档节目的类型与形态,文化内核、综艺外壳、纪录语言综合表达,把那些高深的文物变成一个个易于理解的故事。人们终于看到了一个不是鉴定宝贝真假,而是挖掘文物精神价值的节目。更重要的是,这个节目还很有趣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毛翊君

在B站打开《国家宝藏》的第一秒钟,从右至左涌来的弹幕铺满了整个屏幕。网友似乎都在热闹地解释一件事——自己来观看节目的原因,比如:语文老师安利、历史老师安利、政治老师安利,甚至还有数学、化学等等老师的安利。

时下的网络流行词语“安利”,被年轻的人们不约而同地定义为“强烈推荐”,它通过屏幕,叠加在充满传统文化元素的舞台背景前。节目开场的音乐由雄浑转向悠扬,“001号讲解员”张国立有句固定的出场词,“我们是一个年轻的节目。我们有多年轻呢?也就是上下五千年。”弹幕中立刻体现了一致情绪的反馈——“泪目”“哭了”“壮哉”。

从2017年12月3日开播之后,节目已经推出四集,包括导演于蕾在内的主创团队面对33283人评价之下的豆瓣9.2分,感到把握住了年轻观众的审美,如同预期。这是个在制作时多次被人认为沉闷到难做的主题,最终联合了九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以每期一家博物馆推出3件文物,由明星和与国宝相关的素人作为守护人,展示其前世今生的方式来呈现。

前有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文化节目《中国诗词大会》 《朗读者》《见字如面》在这两年先后“咬”开了传统文化的荧幕市场。“综艺清流”这样的评价,被从年初使用到了年尾。于蕾把这档正好赶上热潮的大型文博节目定位成要集文化内核、综艺外壳、纪录语言一体的表达,更希望能够抓住各个年龄层的观众。

民族自豪感的心理和大众化的节目方向之下,几乎未见差评的效果,或许在更多层面反映着这个社会的集体意识。

  “捆绑”明星

流量明星王凯出现在第一集,作为国宝各种釉彩大瓶守护人,在台上扮演乾隆演绎了相关的故事。梁家辉一字一句说着普通话,扮作78岁的司马光,回忆父亲司马池以命澄清假石鼓的往事。这些都成了网友反复谈论的焦点。

1234...全文 5 下一页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