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中国“申遗”之路走过30年 世遗总数稳居世界第二

2018-01-11 10:09:13    人民日报  参与评论()人

中国“申遗”之路走过30年,世遗总数稳居世界第二——

释放蕴藏在文化遗产中的价值和精神(深聚焦)

从1987年中国长城、北京故宫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算起,中国的“申遗”之路已经走过30年。30年里,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从无到有、由少变多,遗产类型不断丰富,保护经验不断积累。

如何更好地保护世界遗产?如何让世界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中国世界文化遗产30周年纪念论坛日前在北京召开,论坛就新时代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对话交流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保护:预防性保护,不是将文化遗产束之高阁

1987年12月,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长城、故宫、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泰山等6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30年后的今天,中国已拥有世界遗产52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6项,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2项,世界遗产总数位居世界第二位。在世界文化遗产领域,如何更好保护和传承,受到各方关注。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30年纪念论坛上,不少专家和学者说,当前,文化遗产亟须由抢救性保护为主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表示,建筑大师梁思成曾提出“有若无,实若虚,大智若愚”的建筑修缮原则。文化遗产保护,重要的不是我们能做什么,而是我们应该做什么。

“预防性保护,就是在保持文化遗产原貌的基础上进行文化遗产的加固、修缮以及日常养护等工作。”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认为,预防性保护看似没有保护,实则保护得当,依靠小的投入和持久坚持来获得长久收益。“以长城保护为例,其模式就是以坚持预防性保护、日常养护为主,同时尽量减少工程干预,避免过度干预。对于确实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形,重点消除或缓解安全隐患,按照最小干预原则进行加固、修缮。”宋新潮说。

 

为您推荐:

瓷片上的中国

2018-01-09 09:09:26 瓷器 陶瓷

中国打call简史

2018-01-09 12:07:50 邹忌

中国古代银锭欣赏

2018-01-09 12:07:49 银锭 钱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