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陈香梅忆战火中的爱情:短暂却刻骨铭心(1)

2016-05-20 12:01:53  新民晚报    参与评论()人

■ 陈香梅和陈纳德在抗战的硝烟中相知相恋资料照片

原标题:陈香梅忆抗战:中国历经苦难更加奋发

陈纳德,美国空军指挥官,是唯一一位自始至终参加中国抗战的美国将军。他一手创建的“飞虎队”,战绩彪炳,威震敌胆。陈香梅,出身名门的一位中国知识女性。70多年前的中国,正陷入一场关乎民族存亡的战争中,而两人却在战争的硝烟中,相知相恋,最终喜结连理,谱写了整个抗战期间难得的一段爱情佳话。

“我们的婚姻虽然短暂,但却刻骨铭心。”年逾九旬的陈香梅,如今定居在华盛顿。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如此回忆自己这段爱情。曾经亲身经历民族抗战的历史,让陈香梅无比珍惜和平的重要。“中国在战争中饱受伤痛和苦难,而和平让它现在成为世界上领先的国家之一,这让我非常高兴。”

忍饥挨饿举家流亡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那一年陈香梅只有12岁。陈家是名门,陈香梅的父亲陈应荣是外交家,获得过英国牛津大学法学博士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母亲廖香词也曾留学海外。陈香梅的外祖父廖凤舒与廖仲恺是亲兄弟,曾任中国驻古巴公使和日本大使。

即便家世显赫,但战争来袭,陈香梅的青少年时代也只能在东奔西走和逃难中度过。抗战全面爆发后,陈香梅及她的5个姐妹跟随母亲到香港居住。由于家中财产大都被日军所占,一家人到香港后只能靠变卖首饰度日。而陈香梅的母亲更是在三年后罹患癌症,由于没钱,无法得到较好的医护,含恨离世。

回忆那段岁月,陈香梅至今仍然痛心不已。“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面对母亲天天承受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折磨,这是怎样的经历?”母亲去世后,年幼的陈香梅不得不担负起照顾4个妹妹的重任。那段时间,成了陈香梅永远不愿回忆的噩梦。“天天忍饥挨饿,除了豆类,几乎没有其他东西可吃。”如今的陈香梅,几乎不挑食,唯独不喜欢吃豆类。“这辈子吃的豆子都在那段时间吃完了。”

1941年12月,日军进攻香港。在圣保罗女书院避难的陈香梅一家,还碰到日本兵的敲诈。她在《香梅之路》一书中追忆:“修女院院长的身后站着十多个身穿军服的日本兵,发出酒精和洋葱的恶臭。我的眼睛简直不敢离开他们的皮靴;皮靴非常笨重,沾满了泥污。”在将随身财物全部交出后,才勉强逃过一劫。

香港也不再安全,陈香梅一家随后开始新的流亡生涯。她们流亡的路线是经澳门到广州湾,再到广西的茂林,最后的目的地是桂林。途中,陈香梅患了流亡难民的通病——疟疾,之后又患痢疾。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疟疾和痢疾都是致命的疾病,但在学过护士的姐姐陈静宜的精心照料下,她竟奇迹般地康复。“只能说我命大,毕竟逃难路上每天都有人死去,而没人关心。”

因为战争邂逅爱情

到桂林后,在父亲的安排下,陈香梅入读岭南大学,之后以优异成绩考上中央通讯社,当上战地记者。而正是这份带有危险性的工作,让陈香梅的人生再次迎来一个大转折。

当时中央通讯社一个很重要的报道对象,就是在昆明的美军第十四航空队,也就是外界熟知的“飞虎队”。一个是刚19岁,初出茅庐的女记者,而51岁的陈纳德已经是威震长空的美国空军指挥官,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人因为陈香梅要撰写一篇陈纳德的人物专访而联系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