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孔子如何面对死亡:用尽最后力气为自己唱挽歌

2017-10-19 18:05:00    学习时报  参与评论()人

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谈“死”不多,有一句最著名:“朝闻道,夕死可矣。”“闻道”虽各有理解,但于“朝夕”短促间以见孔子重生轻死的态度却无甚异义。

人能对死淡然而又豁然实属不易,不过至少会有类似子路的好奇。一向莽撞的子路曾拿捏着问:“敢问死?”烦请孔子解答。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不作直接解答。对此梁漱溟有独到见解:“孔家没有别的,就是要顺着自然道理,顶活泼顶流畅地生活。”孔子认为“生”的意义更重要。

但“死”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也是哲人必须解答的问题。《礼记·檀弓》说:“君子曰终,小人曰死。”死这事有些复杂。可惊天动地也可无声无息,人是社会的,死也不单是个体的事。《列子·天瑞》又说:“死者,人之终也。”生为起点,死为终点,不仅是人,生命皆然,属自然现象罢了。《庄子·知北游》又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气”虽深奥,可老百姓也常说人活一口气,人死如灯灭。临终曳杖咏而歌

可若是孔子自己面临死亡又会怎样?《史记·孔子世家》记:

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

《礼记·檀弓上》补充了一些细节,使这一历史叹惜多了些生命的温度:

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

那日,病弱的孔子依旧在清晨早早起床。他背着手,拖着手杖来到门边。这本是一个简单而又自然的动作,却被后人解读得意味浓烈。孔颖达说:“杖以扶身,恒在前面用。今乃反手却后以曳其杖,示不复杖也。”以为孔子特以“曳杖”示人自己恐将不久。我不以为然,却也极力想象着73岁的孔子龙钟而又“逍遥”的样子:那一刻孔子忽觉精神尚好,他背着手拖着拐杖慢慢步到房门口,从容且自在。“逍遥”一词,今人尤其喜欢,这竟是“温良恭俭让”的孔子临终前的状态。孔子此时虽不如以往“申申如也,夭夭如也”,也还一定是神色安然优游自在;纵然不能如前那般“趋进,翼如也”,走起路来宽袍大袖飘飘摆动如鹏鸟展翅,却依旧可以魁伟如山。不然,如何当得起“逍遥”二字?也许,真是借用那回光返照的力量,孔子用他最后的能量舒展生命。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