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这里起步:“十万大军”奋战丹江口

2018-02-01 12:40:00    人民政协报  参与评论()人

12月18日,原水电部军管会水利组电告湖北、河南两省和“长办”革委会:“我部关于豫、鄂两省要求从丹江口水库引汉灌溉的报告已经国务院业务组同意,计划由国家计委另行下达”。接着又从“长办”获悉:国家于1969年预算安排该项工程经费900万元。其中:河南500万元,湖北400万元。

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1969年1月20日前,专用公路、工棚及施工场地如期完成。建工棚约4000余间,修了锅灶和陶岔到各公社工棚区的道路,三山脚下的荒沟野岭间,俨然成了一座小县城,蔚为壮观。

依据上级指示精神,县革委综合各方情况,研究决定于1969年1月开工。开工典礼选在1月26日,即农历腊月初九,算来距春节只有21天了……

开工典礼很不寻常,没有礼炮响,没有鞭炮鸣,没有喜庆的锣鼓声,没有五颜六色的彩旗,更没有丝竹弹唱。主席台桌子没有桌布,也没有茶杯,原色、原味,朴素简单。指挥长翟荣耀作演讲报告,他引经据典,十分健谈。他讲引丹陶岔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讲工程建成后邓县的发展前景,讲工程苦不苦,想一想长征二万五的革命传统教育,讲摆在眼前的困难和问题,最后许诺国家投资拨款下来后,大家的生活是会好的,白馍猪肉是会有的。许诺说到了民工的心窝里,会场爆发出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这掌声合着松涛声,宣告邓县数万民工在此拉开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序幕。

陶岔工程一上马,就是一场“住工棚、喝黄水、吃窝头”的会战。工程正式动工是在1969年2月1日,当时,正值寒冬腊月,东北风呼啸尖利,叫人伸不开拳脚,冰雪天地,人受寒,地受冻,条件艰苦,施工艰难,吃、喝、拉、洗、睡都是问题。但邓县人有“南水北调、引汉济黄”“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和建“北国江南、鱼米之乡”的坚定理想和信念,激励着大家奋斗不息。当时流行有两句顺口溜:“喝黄水,尿黄尿,顿顿不离狼戴帽(指红薯面窝窝头)”“黑桃A,算老几,老子今天要吃你”,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使大家苦熬着坚持施工。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