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拒绝以敌人的方式作战”_书评_新京报网(1)

2016-02-03 14:58:20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非凡小人物》
作者:[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译者:蔡宜刚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2015年9月

霍布斯鲍姆笔下的历史系谱正提醒我们重新审视当下。纵使老派马克思主义传统下的工人研究有众多盲视,但是在后世界革命的——对革命不再期许的,甚至不免应和了“历史终结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洗礼下,我们形塑了自身。也正是在这般的主体精神状态和知识状况之下,我们已经实在难以对看似“单向度”的工人怀有什么兴趣了,于是重新阅读工人在当下便有了新的意义。

劳动尊严的消逝与生活样式的形塑

在《越南与游击战的力学》一篇,霍氏在纸张的角落处论及游击战的军事资源——基本的军事装备、对险峻地带的详尽掌握、流动性、吃苦耐劳——极为有限,于是它对抗面对面的、集中火力的现代战争的方式被概括为“拒绝以敌人的方式作战”。这个短句给我的启发当然不止越共游击队而已,而是在更大的视野下契合了甘地在《印度自治》一书中所强调的——印度人民不应以敌对的、武力的方式对抗英国殖民者,否则只会让自己更接近殖民者的规则与观念。显然,不以敌人的方式作战不止是一种自觉的抵抗,也是建立在既有物质基础与文化基础之上的,一如越共本来也没有强大的火力武器。于是我在此想要指出的是,工人阶级的形成同样呈现了“拒绝以敌人的方式作战”之生态,也同样在极大程度上是历史地形塑的。

在《维多利亚时期的价值》中,霍氏追溯英国技术工人(工匠)从手工业时期到工业化初期面临的冲击,以及从维多利亚中期到晚期面临的凋零。纵使在工业化初期工匠经历了资本主义的初步冲击,但仍然得以通过某种调试(如法国的互助主义)来维持手工业时期的社会秩序——或者按E·P·汤普森的说法称为道德经济——与体面的生活、劳动的尊严,并且成为对霍氏而言比较不可见的“工人阶级”。但对于霍氏而言使之更大程度上成为“工人阶级”的是维多利亚晚期更大的冲击。更进一步地说,维多利亚晚期工匠首要面临的则是文凭教育作为判准取代了熟练技术传承的管道和信心,以及文化/空间上阶级区隔方式的浮现(如工人阶级的住宅空间、生活风格等,后文再提及)。而这些新的状况使得前工业化时期遗留下来的工匠对于熟练技术的优越感和自尊心,以及建立于其上的非资本主义式的道德经济不再能自圆其说——也就是劳动尊严的破灭。

霍氏在《工人阶级的形成,一八七〇年至一九一四年》中更进一步强调,英国工人阶级形成之时间在E·P·汤普森指认的人民宪章运动之际后的许久,因为在19世纪80年代左右英国工人运动的连续历史及其历史记忆才浮现,并且在其后的二三十年成型。而此一所谓的连续历史与历史记忆不止工人阶级的劳动过程与斗争,同样关乎他们的生活风格——住在老旧市中心外围的房舍、戴怎样的扁平便帽、光顾怎样的炸鱼薯条店与酒吧、去怎样的舞厅跳舞、看怎样的足球比赛,而这些在呈现了工人群体之所以可以被称为工人阶级的特有生活模式与人生观。当然,这些特有生活风格亦不仅是工人阶级的自觉认同,也是被与资产阶级相区隔开来的。有趣的是,霍氏并不把这一时期的工人阶级意识与社会主义直接联结起来,甚至不愿强调彼时少数工人对于社会主义的信仰,而是把这一联结往更长远的二三十年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