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梵高 藏在画布背后的人(2)_书评_新京报网(1)

2016-02-27 02:35:34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午憩(仿米勒)


鸢尾花


《渴望生活》
作者:欧文·斯通
版本: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3年


《梵高传》
作者:史蒂芬·奈菲/格雷高里·怀特·史密斯
版本:译林出版社
2015年11月


《梵高手稿》
作者:文森特·梵高
H·安娜·苏 编
版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年12月

(上接B14版)

艺 术

幻觉使他对色彩有更高的敏感度

读者可以看到梵高人生的失败和艺术的成熟并非单一而是前后相关。《梵高传》如手术刀般精准剖析梵高的生平和艺术脉络,运用小说笔法营造戏剧性,在每一章的最后留出悬念。最明显的是结尾,梵高精神失常割掉了自己的耳朵,下一章笔锋转向“提奥简直不相信自己的好运,乔终于答应了他的求婚”,一方是逐渐走向精神崩溃的深渊,一方是即将步入稳定的中产阶级家庭,一悲一喜,将梵高的悲剧映衬得更沉痛。

这部传记既是写给普通人看的,所以注重叙述的戏剧性;同时也极富专业素养,将梵高的一生放在具体的历史时期进行评述,比如在讲到梵高来到巴黎时,作者宕开一笔,先描绘巴黎当时流行的文艺风潮,展开一幅栩栩如生艺术家群像,世纪末的新观念对文学与艺术带来何等震荡,再将格格不入,如公牛冲入瓷器店的梵高放入其中,就更显出他的失败与不幸。不管妥不妥协,面对现实需要一颗世俗的心,要花费时间营造,进入一定的圈子。面对艺术的独立性,梵高是高傲的,也有个性的偏执,长期的孤独和精神探索也让他对现实的理解如同孩子。

梵高在巴黎正式成为色彩的信徒,他用强烈的对比表现情绪,但在当时更注重精细与均衡趣味的艺术界,梵高不符合比例的手法势必带来失败。在巴黎,梵高目睹了艺术的爆炸,他的艺术积淀已经悄悄成熟,“多年来他那版画家一般的眼睛,已经在无意中使他能够画出那种足以成为新艺术的画作。长期以来他早就掌握了将坚实的形象与虚空交织在一起的画法:通过影线和点彩来捕捉事物的轮廓和肌理,通过点画的密度和方向来控制形式。为了用新风格来带动自己的手,他只需调动这些旧技法,来为他的对色彩的新理解服务。通过将这两种画法从源头上联系起来,文森特终于在这一年春夏那些急促的画作中从写实主义顽劣的线性画法中解放了出来,他的油画开始拥有它最好的素描那种自发性和强度”。

《梵高传》讲到梵高的绘画特色时说“他尝试了各种大小和形状:从砖块似的矩形到逗号般的点子,再到如苍蝇的小色点,他以各种方式来安排它们:干净的平行线、交叉的编织线,以及精神变化的图案。有时候它们是风景的轮廓;有时候它们呈放射状向外扩展;有时候它们以相同的方向横扫画布,仿佛遭到一阵莫名的狂风吹拂。他用紧凑、重叠的点子,用复杂的色彩,用一束束松散的、格子状的颜料分别来处理它们。他的点子积聚成块、成丛,规则地填满了大块的区域,或是像疯狂的蜂群那样密密麻麻地撒满画布”。

这部传记指出他的母亲带有的抑郁性格,为梵高家族的精神病遗传埋下伏笔。圣保罗精神病院休养的阶段是他创作的高产期,精神病带来的幻觉使他对色彩有了更高的敏感度。这部传记这样描写梵高在这一时期创作的《星夜》:“为了记录下这一景象,文森特启用了紫罗兰色和赭色、山顶自然的曲线、丝柏树枝干形成的漩涡,还运用奇妙的笔法‘加进了他所感受到的宁静和快乐’。就像古人一样,他只跟着‘直觉和感受’走,勾画了一个完全不同于普通人眼中所见的夜空:搏动的灯光组成的万花、繁星汇聚成的漩涡、光芒四射的云朵,还有像太阳一样明亮的月亮——只存在于文森特脑海中的、充满宇宙星光和能量的焰火盛宴……文森特笔下旋转的、给人以错乱之感的、宇宙形成的亢奋画面表明,他的防御机制已经被攻破”。梵高从无尽的、神异般的观察中构建起美丽而坚实的轮廓,沉湎于眼花缭乱的未知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