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拆解香港重庆大厦_书评_新京报网(1)

2016-03-05 03:06:07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重庆森林》剧照,林青霞出没在重庆大厦。


《香港重庆大厦》

作者:麦高登

版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年11月

今日的重庆大厦会是明天的世界吗?

走在人潮涌动的尖沙咀,很容易就会错过大名鼎鼎的重庆大厦。除了大厦门口不时进出的中东裔和非裔人口,并没有其他任何视觉上的元素能提醒你这座大厦的存在。然而,对于任何喜爱王家卫电影和热爱美食的人,重庆大厦无论如何不容错过。

进入重庆大厦,倘若你能顺利地在灯光昏暗的底层直抵电梯的所在,大概还要经历几轮才能挤上那台容积约为5人的老电梯。出了电梯,扑面而来的是迷宫一般的走道。廉价旅社,贩售山寨产品的商铺,餐馆的霓虹店招混合着若干种气味将人淹没,让人生出一种落荒而逃感。身处其中,几乎难以想象这样一个边缘地带正是处于香港这座繁华都市的中心。

城市飞地

低端全球化的未来就是重庆大厦的未来?

在麦高登的《香港重庆大厦》里,王家卫《重庆森林》中的地下犯罪,成为了麦教授笔下的日常——这一点不论是“人群”一章还是“法律”一章里,都多有呈现。某种意义上,这种被封闭或限制于重庆大厦这一高密度空间内的各式活动,尤其是犯罪与边缘犯罪的大量混合,反而成为了猎奇的客体,吸引不少外籍人士来大厦住宿,以便见证或体验在香港其他任何地方都难以体验的刺激氛围。以至于他们当中的某些人,还会因重庆大厦在被略加规整之后,认为其失去了早先的魅力。

对任何人而言,重庆大厦都是一个绚丽的万花筒;而麦高登教授在呈现这一万花筒的同时,更是试图强调:一方面,在重庆大厦存在着所谓以从边缘国家到中心国家的低端全球化流动,这样的流动在未来,会有在更多发达世界和发展中世界城市节点发生;另一方面,在重庆大厦,有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相互碰撞和杂居,这种种族间的互动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生态,形成了超越国家和种族文化的相互认同。因此,在麦高登教授看来:今日的重庆大厦,就是明天的世界。

尽管对于麦高登教授为撰写此书所做的详尽田野工作抱有相当的敬意,我个人却不得不遗憾地指出,上述的结论其实容易带来某些潜在或隐含的误导:低端全球化仅在重庆大厦能被观察到,因而低端全球化的未来也就是重庆大厦的未来。

在关于城市研究著作里,《落脚城市》的作者桑德斯有着和麦高登教授极为相似的判断。在他看来,那些位于世界中心城市周边的各种社区,各种乡村移民,在人们的漠视与误解之下,其实充满活力。这些被他称为落脚城市的区域,如果加以恰当的引导,完全足以成为经济与文化盛世的诞生地。

显然,麦高登笔下的重庆大厦亦属于桑德斯笔下由移民所构成的城市飞地;唯一的不同仅仅在于:重庆大厦作为一幢高层建筑并非是位于香港这座城市的边缘,而恰恰矗立于人潮汹涌的繁华市区。那么,哪怕二者结论相似,桑德斯的著作其实足以反证:麦高登所观察到的低端全球化并非是为重庆大厦独有;只是因为香港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桑德斯的田野工作所呈现的流动可能仅仅是跨区域而非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