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所有翻译我作品的人,都是我的亲人_书评_新京报网(1)

2016-04-02 04:06:08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Kertész Imre (1929·11·9-2016·3·31)

Kertész Imre (1929·11·9-2016·3·31)

●1975年《命运无常》(长篇小说)

●1977年《寻踪者》(中篇小说)《惨败》(长篇小说)

●1990年《为了未诞生孩子的祈祷》(长篇小说)

●1991年《英国旗》(中篇小说)

●1992年《船夫日记》(1961-1991日记)

●1993年《大屠杀是一种文化》(文集)《笔录》(中篇小说)

●1997年《另一个人》(1991-1995日记)

●1998年《行刑队子弹上膛一刻的死寂》(文集)

●2001年《被放逐的语言》(文集)《命运无常》(电影文学剧本)

●2002年《清算》(长篇小说)

●2006年《K档案》(自我对话录)

●2007年《世界公民与朝圣者》(短篇小说)

●2008年《欧洲的沉郁遗产》(文集)

●2009年《表述的历险》(文集)

●2010年《哈尔迪曼书信》(书信集)

●2011年《另存》(2001-2003日记)

●2014年《最后的酒馆》(2001-2009日记)

匈牙利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凯尔泰斯·伊姆莱前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去世,享年86岁。

2002年10月,诺贝尔文学奖宣布时,几乎全世界人都在相互询问:谁是凯尔泰斯?据说,在获诺奖之前,他的九部书在匈牙利总共印数只有几千,是德国出版界把他推向世界的。而在凯尔泰斯获诺奖十余年后,他已经成为奥斯维辛灵魂的代言人,他自己也说,“无论我思考什么,我都会思考奥斯维辛。”

凯尔泰斯的许多作品已经被译介到中国。他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命运无常》、《船夫日记》都与奥斯维辛记忆有关。余泽民先生常被称为中国的匈牙利声音,匈牙利文学的许多代表作都由他翻译,如今在中国可见的凯尔泰斯主要代表作,如《命运无常》、《船夫日记》等,都由余泽民操刀翻译。

噩耗传来后,余泽民无法抑制自己的恍惚。在他回忆这位文学前辈的文字里,是恍若隔世的鲜活记忆。对于余泽民来说,凯尔泰斯离世后,他失去了一位文学亲人。

早晨醒来就听到了噩耗:2016年3月31日凌晨四时,凯尔泰斯在布达佩斯的家中去世!我怔了很久,说不出的难受。因为,凯尔泰斯于我,不是简单的作者与译者的关系,是他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从精神上支持我走下去,走进一个又一个高贵者的内心世界,是他和他的作品让我相信并实实在在地体验到——精神生存也是真实的生存。

此刻,老人冷却了的肉身还与我躺在同一座城市,我在佩斯,他在布达,地理的距离只一河之隔;但是他宽厚、智睿的魂灵已在黎明前远去,离开了这个即使充满了堕落、但仍让他值得为了爱活着的地方……天亮之后,我与他之间隔的已不仅是多瑙河,而是生死界。

“就叫我伊姆莱!”

尽管我知道这位86岁的老人已病重很久,早在十年前他就因帕金森病很少再握笔了,几年前就已经坐了轮椅。2007年匈牙利政府在中国举办匈牙利文化季时曾经邀他访华,我特意赶到柏林看望他,答应会全程陪同他,甚至说好为他在北京找最好的医生……但后来他还是因为脊柱的问题无法承受那么长途的飞行。不过,当时他跟我就讲好,如果我翻译他的访谈录《K档案》(实际上那是一部作者自问自答的对话录,他和“另一个人”的对话),他会给中文版写序的。玛格达女士告诉我,她丈夫很高兴我翻译了《船夫日记》,因为那是老人自己最看重的一部,《K档案》则是他的文学自传,回忆了他写《命运无常》的背景和心路历程。去年,“理想国”重新推出我十年前翻译的《船夫日记》和《另一个人》,我跟李恒嘉编辑约好,下一本我们就做《K档案》,但是死神不等人,如今成了遗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