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渐变的“大历史”诉求_书评_新京报网(1)

2016-04-30 03:04:45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大历史·书单






在大历史发展成为一支史学新流派之前,西方有着悠长的普遍史叙事传统,并经历了政治的、宗教的、理性的三种形态。20世纪上半叶,普遍史势头减弱。不过,随着一战、二战对人类心灵带来的创伤和对社会造成的危机,依旧有关注整体性历史文明进程的著作出现。上世纪60年代全球史观兴起,世界历史由孤立走向互动和联结。20世纪末,大历史流派异军突起。下面这份书单呼应着不同时代的世界对于叙事的诉求。

西方普遍史传统

《教会史》

作者:(古罗马)优西比乌

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年7月

《教会史》是宗教普遍史的代表性作品,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教会史,在史学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此书是了解早期教会和罗马帝国不可或缺的经典著作。该书不仅提供了早期教会史重要的历史资料,也为教会史的写作立下了一种典范,此后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延续了这一范式。

20世纪上半叶普遍史作品

《人类的故事》

作者:(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人类的故事》是美国著名通俗历史学家房龙讲述西方文明史的成名作,1921年出版后,1925年译入国内并获得郁达夫、曹聚仁等的赞赏。房龙从人类祖先写至19、20世纪的欧洲,用自由而俏皮的笔调描出漫长的历史画卷,并以幽默感将对人类过去与现在的思考缝合其中。房龙不是深奥的理论家,他普及知识使其成为人们的常识,以此挑战人类的无知与偏执,而理性的宽容始终贯穿于房龙的文字之中。

《历史研究(上、下卷)》

作者:(英)阿诺德·汤因比

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于1934年-1961年间出版了12卷的《历史研究》。此书中,他列举世界历史上的20余种存活或已经死亡的文明形态,对它们的各自发展作了综合比较。他注重无文字记载的文明和欧洲以外地区文明,并提出一种以分析各种文明的循环和衰落为基础的历史哲学。本书破除了西方中心论和单一历史线性发展的史观,在西方历史哲学著作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西方的没落》

作者:(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

版本:上海三联书店

2006年10月

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从1911年就开始构思此书,当时他还是一位默默无闻的中学教师。该书分别于1918年、1922年出版前后两卷,他也因此书一举成名。斯宾格勒提出比较文化形态学,认为全人类的历史不存在,存在的只是各个文化的历史;每种文化历史都有基本的个性,而不同的文化互不理解;在世界八大文明中,西方文明是唯一存活的文化,却也已没落。他强调历史的宿命,并未超越西方中心论,却是西方学者中较早对此反思的一位。

全球史观兴起时期的作品

《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

作者:(美)威廉·麦克尼尔

版本:中信出版社2015年1月

《西方的兴起》是全球通史的奠基性作品,也使威廉·麦克尼尔在20世纪60年代成为全球史的奠基人。从1936年开始构思,至1963年出版,此书的出版也被史学界誉为“汤因比时代向麦克尼尔时代”的转变。麦克尼尔认为,所有人类社会都在不同程度上相互连接,各文明之间的互动促进文明演化与历史变革。他通过对全球文明互动的书写,使世界史由孤立转向动态、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