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新知_书评_新京报网

2016-05-20 06:07:49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伴月共生》
作者:(日)藤井旭
版本:中信出版社
2016年2月

小时候走夜路,我总盯着月亮看,猜想其中的嫦娥玉兔在做些什么。月出皎兮,月伴人行,兜兜转转,它总在那里,如同为黑夜点起一盏小灯。如今,长大的我已经习惯了月亮的夜夜陪伴和望朔轮变,当人类的足迹从月球迈向更深的宇宙空间,我们对距离最近的月亮抱有的好奇似乎也更少了些。其实,每一天的月亮都有着自己的月龄和美丽的名字,比如蛾眉月、弓张月、上弦月、立待月、居待月,不同时节的月亮也藏着不同的物候密语和情感联结:中国人在阴历八月十五中秋圆月之下,有一系列寄望团圆与好运的仪式;在日本,阴历九月十三的月亮叫做“栗名月”,一因那是栗子成熟的季节,二来阴历十三日的月亮形若栗子。月亮不是理所当然的,也并非静止不动,每一晚的月亮亦有着不同的轨迹。在《伴月共生》一书中,作者告诉我们:我们在同一地点所观察到的空中的月亮每天都会向东偏移约12度,月亮每天出现的时刻也都会向后推迟约50分钟——当然,这是一本“强行”科普月亮之书,却充满着呼唤我们发现、重识、爱上月亮的浪漫温情。科普作家藤井旭为月亮“代笔”的小传,充满着东方文化对于月亮特有的细腻感情与向往之意,令人阅罢不禁抬头,温柔远望这一轮伴你我共生的明月,甚至想找出书一开头的公式,来算一算今晚月龄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