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对话吕敬人 把一本书当一座建筑来做_书评_新京报网(1)

2016-05-20 06:19:12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梅兰芳全传》设计草图。


《梅兰芳全传》最终效果图。


吕敬人设计作品《唐诗三百首》和《千字文》。


吕敬人设计作品《唐诗三百首》和《千字文》。

理念

书籍设计不等于封面装帧

新京报:你一直说,书籍设计不等于封面和装帧,而且很抵触别人请你单画封皮。那么,书籍设计都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吕敬人:现代的书籍设计工程,至少要包含“三加一”个方面。所谓“三”,就是book design(书籍设计)本身的三个步骤:编辑、编排和装帧。编辑是书籍设计的起步阶段,要求设计者和作者、编辑乃至读者进行交流,参与文本原貌的设计。编排是在二维的基础上,加入文本之外的视觉化辅助信息,协调布置阅读空间,打磨字体、字号和色彩等内容。装帧只是最表面的一步,包括封皮、印刷、纸张的配合等等。这三个部分并非按照顺序来完成,而是犬牙交错地展开,要做到默契的衔接。而除此之外的“一”,就是指“信息设计”。这是一个现代的书籍设计概念,我的老师杉浦就是一个信息设计大师,把信息技术融入书籍设计当中,赋予文本丰富的层次感。

新京报:你能否详细解释一下,书籍设计中的“信息设计”?

吕敬人:信息设计,就是对于信息的呈现、选择和运筹。例如,设计好书前的目录,能够让书中的信息有条理地提示给读者,这就是最简单的信息设计。深化的信息包括书中有关人物的年谱、有关事件的图表、不同层面的链接、历史各个朝代的引申等等辅助性信息的引用。我经常通过做“加法”,让文本得到充分的表达,这样作者高兴,读者买来书也觉得值得。但是信息设计最终达到的理想状态还是和图像的结合,也就是所谓info-graphic design(信息图形设计)。一个好的书籍设计,一定大于封皮设计和信息设计的简单相加,而是要通过文本的立体呈现,形成一种审美性的记忆。

新京报:人们通常觉得书籍设计只与图形或者辅助信息有关,但你指出设计过程其实是要深入文本的。书籍设计是如何与文本结合的?

吕敬人:很多书籍设计都与文本割裂或游离,但是文本是书的核心,书籍设计的成果就是文本的美化与物化,所以无论是封面、空间、色彩、字体还是纸张,归根结底都离不开与文本的配合。设计师要深入文本的结构,让设计参与到故事的叙述中,让读者对文本形成物质上的触摸。现在很多书请我做设计时,从文本形成的初期就由我共同参与讨论,这样从一本书的萌芽到最终成形,设计其实贯穿了整个过程,与文本的配合是自然完成的。

态度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新京报:根据你的书籍设计理念,书籍设计要包含“五感”,而且要纳入信息设计维度,这样一来,书籍设计师的门槛是不是会很高?

吕敬人:没错,书籍设计的门槛比装帧和插图要高,而且耗费的精力也更大。过去设计封面,只需要会画画,现在必须得成为“杂家”,方方面面的知识都要学习、掌握,触类旁通。音乐、戏剧、电影、科技……知识可以引发联想,也可以帮助设计者理解不同的文本。所以书籍设计师一定要是一个好奇者和一个求学者,这样才能做出最好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