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马修·巴尼 电影《重生之河》更像是歌剧(2)

2016-10-04 02:50:04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如果对古埃及的重生没有一定的了解,也许难以完全进入《重生之河》所创造的世界。艺术家曹斐坦承自己受到巴尼很大的影响,她更感兴趣的是看巴尼如何引用各种图像作为创作方式,而非去解读每一个感受。

巴尼谈巴尼

《重生之河》

我是歌剧迷,往往会用非具体的方式去追随故事主线,不会关注细节。这一次和音乐家彼普勒合作,我们希望视觉和音乐结合的方式有点像歌剧,有时张力表现在音乐中,你追随着它的张力来回摇摆,不是固定的模式。这在电影艺术中不是常见的表达。另外一个角度说,我原来的《悬丝》,更多是以人为方式去设定一个特定空间,比如物体不受重力影响,没有影子的存在,或是处于真空环境中,物体和环境的界限不明显。这是我过去几年主要考虑的。《重生之河》不一样在于,我想把人物放回到真实环境里,向观众全面展示人物/物体和环境的关系,以及二者如何形成冲突矛盾。

诺曼·梅勒

我并不喜爱诺曼·梅勒的这本小说(《古代的夜晚》),这是很重要的。我希望有一个原始材料开始工作,既喜爱又不喜爱,是一种两难的情境。小说非常明确地与古埃及神话有联系,这太过直接,限制了创作,对我来说有点难以展开。最后,它又解放了我,因为我不得不穿透这种直接的联系,找到更抽象的语言。

商业电影

我觉得我作为导演,没有能力做商业电影,也没这样的工具。我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导演,我能做好的是设定一些场景。传统导演的角色是创作一个环境,让演员通过表演一个文本,变成另外一个人,以情感交流的方式实现。我对此不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人物/物体与环境的关系,而不是让演员去演另一个人。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陈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