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在乌镇,每个青年戏剧人都可成名30分钟(1)

2016-10-20 04:05:08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过去将来时》

《孤城》

中场休息,观众填写评价卡。

《眺望》

每天下午演出前,观看青年竞演单元的观众排成了长龙。

在今年的乌镇戏剧节上,青年竞演单元(以下简称“青赛”)的受欢迎程度出乎所有人预料。青赛采用观众预约制,开票1分钟,20场比赛的3700张门票全部约满。在戏剧节期间,青赛的两个场地蚌湾剧场、秀水廊剧园,每天下午演出前,等票的观众排成了长龙,动静之大,据说还引来了“黄牛”。这是国内任何一个青年戏剧平台都不曾有过的火爆场面。从2013年第一届至今,乌镇青赛在短短四年时间里已成业内响当当的品牌,是全国各地青年戏剧人渴望崭露头角的平台。今年,青赛还在初选环节新增了四位年轻评委,其中有两位吴彼和李博,还是青赛的“优秀毕业生”。在30分钟内,每个青年戏剧人都有可能脱颖而出。

■ 背景

青赛是聊出来的

在乌镇戏剧节策划之初,几位发起人就寻思着除了国际演出之外,还应该培养国内的年轻戏剧人。“一开始,我们就把青赛视为与特邀节目同样重要”,戏剧节常任主席赖声川说。而同为发起人之一的孟京辉,对青年戏剧关注多年,同时担任着北京青年戏剧节的艺术总监。他指出,乌镇的青年竞演能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使戏剧节的影响更为深远。

青赛的赛制最初是赖声川和另一位戏剧节发起人黄磊聊出来的。与其说是竞赛,倒不如说是游戏。命题是三件道具,可供参赛者任意发挥,只要将这些道具编织到故事里即可,让故事成立即可。比如今年的题目是“一只旅行箱,一滴血,一颗流星”。参赛者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或是首次执导作品。这个规定来自于赖声川的经历:“我在东京国际电影节得奖(青年电影樱花奖银奖),那个规定就是35岁以下或第一次导戏”。

青赛比的是什么?

●地域不是关键,还是以作品为重

●戏剧最本质的东西,还是说故事

今年的乌镇青赛,从近300件报名作品中筛选出18个作品来到乌镇上演。入选的剧组,由戏剧节负责交通和食宿,每个剧组来乌镇以后,也会有均等的排练时间。“戏剧节的成长速度已经比想象的快,我们这些评委都是非常认真地看戏和评选”,赖声川介绍说。而为了让大咖评委们紧张的日程表得到舒缓,今年才特意增加几位年轻评委。

北京、上海的青年戏剧平台,主要以驻扎在本地的创作者为主,乌镇戏剧节的青赛上,记者看到有不少来自北京、上海以外的其他地区的青年戏剧人。今年参赛的台湾团队《远方》,团员们第一次来到乌镇。除了比赛,他们也看了其他剧组的作品,参加了戏剧节举办的各类活动,“这里戏剧的氛围很好,玩得很开心,戏剧节照顾得很周到”,剧组演员李宗康告诉记者。不过地域不是关键,评委们表示还是以作品为重。

赖声川也提醒参赛者注意,不可投机取巧:“因为青赛越来越有名,成为有代表性的戏剧竞赛,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有时候参赛者会去猜想评委的喜好。其实我们真的没有,来什么都好,我们是很开放的心态,只是希望创意是新鲜的”。从四届青赛中,他发现目前青年戏剧人的问题是“成熟速度还不够快,创意有了,还是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