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以跨界的方式探索音乐创新的可能性

2016-02-25 11:40:58      参与评论()人

早报讯 音乐与舞蹈、音乐与多媒体、音乐与绘画、音乐与科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音乐会现场跳脱出一支乐团、一架钢琴、一把大提琴等传统表演形式,不断推陈出新,以跨界的方式探索音乐创新的可能性。也是基于此种表演趋势,上海音乐厅决定在以往演出淡季的3月,推出“乐∞”(乐无穷)系列音乐会。“乐∞”以创新、跨界为主旨,每年3月例行举办一次。今年, 音乐厅将首推其中三场,“折桂令——乱弹·三月王珮瑜京昆演音会”、“日与夜——B6、宋思衡电子音乐与钢琴音乐会”、“乐·影——大提琴与芭蕾的对话”。

3月4日,京剧老生王珮瑜将率先登场,带来一台从京剧而来,又不只是京剧内容的京昆演音会。很多人以为这是王佩瑜的个人音乐会,实则不然。王珮瑜称,这台演音会历时近一年酝酿,是她和同窗好友林源(作曲、配器)、周毅(大三弦)一起碰撞出来的原创,脱胎于京昆音乐,但又有别于传统的视听感觉。最重要的是,那些以往隐居幕后的京剧伴奏人员,将走向台前,与王佩瑜共同表演。

京剧是一门“角”的艺术,它由若干个行当和流派组成,演员强势,永远都是主演说了算。这些年,王佩瑜心里不时浮现一个想法:如果有机会,她要把这些京剧伴奏以音乐家的身份请到舞台中央,弱化京剧行当和流派,弱化角儿,弱化京胡,同时,将那些所谓的伴奏乐器如三弦、中软、板鼓、月琴等放到最前面,做一次“倒装”,“除了京剧伴奏,他们同时也是音乐家和演奏家,为什么别的演奏家可以走到台前,他们永远是伴奏?京剧音乐里有太多丰富的元素,这些音乐家又有太多情怀,很值得给大家看。”

钢琴家宋思衡是音乐厅的常客,每有跨界音乐会面世,音乐厅都是他的“实验田”。3月18日,宋思衡将与电子音乐人B6合作,以电子音乐和多媒体艺术重构肖邦《二十四首前奏曲》。前奏曲是一种短小的乐曲,通常是一首较长作品的前奏,但肖邦《二十四首前奏曲》里的每首前奏曲都自成一幅完整图画,包含了不同的长度、织度、风格、作曲技巧,很适合作为组曲来连续表演。音乐会上半场,宋思衡将以古典音乐会的形式演奏《二十四首前奏曲》。进入下半场,他和B6又将以《二十四首前奏曲》为引,从中抽取部分动机,以“重作曲”(Recomposed)的概念,将钢琴音乐导入电脑做数字化处理,产出截然不同的音乐形式和视听感受。

大提琴家陈卫平与上海芭蕾舞团去年5月便以“乐·影”为题进行过一次对话,颇受追捧。3月25日,双方将延续这个合作模式,用唯美的芭蕾再现琴弓与琴弦的沉郁交织。陈卫平的演出曲目包括巴赫《D大调第六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舒曼《柔板与快板》、圣桑《天鹅》、《辛德勒的名单》等。

录入编辑:王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