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胡适补交博士论文小考(1)

2016-03-27 11:36:43      参与评论()人

初版记趣

熟悉“谷歌图书”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数字图书资料库,里面的图书基本都配有扫描的书影,包括一些稀见的版本。前不久笔者在其中检索胡适的英文著作《先秦名学史》(The Development of Logical Method in Ancient China)的时候,偶然发现一张此书的初版本书影,虽然扫描得不够清晰,但仍能看到上面贴着的一张小纸片上,印着这样一句英文: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hy in the Faculty of Philosophy, Columbia University.

中文意思是:“呈交此本以满足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授予哲学博士学位的要求之一。”

了解胡适著作的人都知道,《先秦名学史》就是胡适当年(1917年)在哥大毕业时的博士论文。略懂图书版本的人,从这张书影也能看出,这是一册1922年上海亚东图书馆的初版本。那么,自然地出现了一个问题:一本1922年出版的书怎么会呈交哥大用来满足1917年毕业生授予博士学位的条件呢?

其实,这牵扯到胡适究竟何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一桩公案。为此1970年代末还发生过一场小小的争论,一时间沸沸扬扬,似乎连胡“博士”的真伪都成了问题。其实早在1950年代,袁同礼在编《中国留美同学博士论文目录》的时候,就请正在哥大求学的唐德刚去查校方有关博士毕业生的档案。唐德刚在哥大的档案记录里查了一遍,查明胡适的正式学位记录“是1927而非1917”。唐德刚在1977年发表的《回忆胡适之先生与口述历史》中说:“按理他那时应该规规矩矩搞‘哲学’,把个‘哲学博士’读完再说。他不此之图却丢下正当‘庄稼’不搞,而去和陈独秀、蔡元培‘捞鱼摸虾’。捞得热闹了,他就甩下哥大这个烂摊子不要,跑回北大做教授去了。一时声名赫赫,《中国哲学史大纲》第一版的封面上也印出了‘胡适博士著’的头衔。其实那时他在哥大的注册记录上仍然只是个‘博士候选人’或如今日很多人的名片上用的‘待赠博士’,离正式学位尚差一大截。胡先生这个‘待赠’阶段一直维持了十年。到1927年他再到纽约时才携来一百本1922年在上海印刷出版的博士论文,由杜威玉成,经过补交手续,始由校方正式颁予‘哲学博士’学位的。胡氏原先在哥大注册时的英文名字是Suh Hu,拿学位的名字则是Hu Shih,二名分用,在哥大校史上可能也是没有前例的。”此文发表后,引起了海内外一些报刊的注意,把“胡适非真博士”当新闻来吸引眼球,一时间议论纷纷。

其实事实并不复杂。根据哥大富路得教授(Luther C. Goodrich)的证词,胡适读博士的时候,哥大有一项规定,即博士毕业生须向学校呈交论文副本一百份。胡适1917年5月底已通过最后考试,履行完这道手续,就可以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了。但是他急于归国,并未呈交论文副本,就在6月份匆匆离美,应蔡元培之邀到北大任教去了。直到1927年再来美时,才向哥大补交了论文副本,在这年的毕业典礼上接受了博士学位。所以,胡“博士”是真的,只是推迟十年而已。

那么,谷歌图书中的这张书影,显然来自1927年胡适呈交给哥大的那一百册。贴在书前的这张小纸片,应该是呈交校方之前临时贴上去的。这可算是补交论文一事的物证。

亚东版《先秦名学史》初版于胡适归国后的1922年,为大三十二开本平装本,灰色封面,正文一百八十七页。署名“国立北京大学哲学教授Hu Shih(Suh Hu)”,两种姓名拼法并列。笔者先后收藏到两册亚东版《先秦名学史》,均购自美国旧书商,且均已改装为精装本,看来像是图书馆改装的。其一初版,是美国著名数学家George D. Birkhoff旧藏,是否是那一百册流散出来的,不能确定。其二是1928年再版本,是汉学家宾板桥(Woodbridge Bingham)旧藏,他1936年1月3日曾请胡适到其在北京的家中吃饭,胡适日记中说“此君少年老成,好学而深思,很可敬爱”。因为只有宾板桥的印章,并无签赠,也不能肯定就是胡适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