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十二五”期间上海文创产业有哪些成就(1)

2016-05-05 11:31:58      参与评论()人

文化产业园区“越界”与徐汇区政府和腾讯在园区内共建了腾讯上海创业基地,孵化了一批创业企业。

过去5年,上海市的电影完篇数量达到50部,备案数量、出品量显著上升;上海观察、澎湃、界面等新媒体纷纷崛起;文广集团完成百视通和东方明珠重大资产重组;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登陆上证主板……

这是上海市文创产业交出的部分“十二五”规划答卷,在这期间,上海市文创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从“十一五”末的5499亿元和1673亿元,快速增长至2014年末的9054亿元和2833亿元,翻了近一倍,2015年实现占本市GDP比重12.1%,年平均增长率接近14%。而未来,如何推进文创众创空间建设、聚焦文化创意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成为下一阶段的关注焦点。

昨日,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上海市政府举行。会上总结了“十二五”期间上海文创的成果,并发布了《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对未来工作作出规划。

“现在文创产业供不应求,但是另一方面,真正有创意的文化产品又比较少。”会上,副市长、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副组长周波表示,推动上海时尚之都、品牌之都、设计之都建设,文创产业非常重要。他举了五一期间“迪士尼小镇”爆满的例子,“这说明市民可去休闲娱乐的地方还是太少,如果各区文化产业配套都比较完善,也有较好的商业融合 ,情况会得到很大改善。”他指出,在用户需求升级的情况下,文创产业的技术也要升级,如拥抱互联网 、加强品牌创新理念等,同时,政府在文创领域也要放松管制、允许失败,建立一套宽心的体制,保障企业的利益,对失败的部分也要容错。

东华、同济:高校优势聚集文创产业方向

会上,除相关政府部门及企业,复旦、交大、同济、东华、上音、上戏、上大、上财等一批高校的出现颇为亮眼。

近两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热点,而注重创意、体量上“船小好调头”的文创产业也因此成为创新和创业的集中地。

创新需要人才、创业需要场地。上海有丰富的高校资源,如何将高校的人才、知识储备对接创业园区,转化为文创产品,成为会上关注的内容之一。

在《2016-2018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表》中,两个以高校为中心的重点项目引人注目。

东华大学作为一所高校,将负责“上海国际时尚创意楼宇”项目。该项目属于“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的一部分,这一构想早在2012年就已经提出。当时,时任东华大学校长的徐明稚介绍,核心区的建设可概括为“一中心、一学院、一基地、一楼宇”,即成立一个国际时尚创意学院,打造一个国际时尚发展中心,建设一个新锐设计师的创业孵化基地,建造一幢承载以上学院、中心、基地的标志性大楼。“上海国际时尚创意楼宇”属于其中的“一楼宇”。

据早报记者了解,目前“一中心、一学院、一基地”都已完成。“上海国际时尚创意楼宇”也已拿到批文。4月26日,东华大学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启用,为大学生创业团队及企业提供资金、孵化办公场地、创业咨询及配套创业服务。目前已有19家大学生企业入驻,文化创意类企业占比近60%。在“东华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众多文创企业聚集的环境中,学生实习、工作均有众多选择,而入驻的大学生创业设计工作室,在相关产业围绕的氛围中,也能够边学习边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