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领带是“智性的那话儿”(1)

2016-05-15 10:09:23      参与评论()人

闲读偶拾

克罗地亚Cravat

对希腊政经事务,笔者不太在意,惟对其总理齐普拉斯(A. Tsipras,1974- )则兴趣甚浓;不过,有兴趣的不是其竞选时的政纲或拜相后的施政,而是他可说是西方世界唯一一位不结领带的国家领袖。在这件“事”上,齐普拉斯特立独行,固然不会在地区性、国际性政治巨头会议以至国会上,因为衣领敞开而尴尬或遭白眼;这位无神论者,不仅在庄严肃穆场合如宣誓就职时不结领带,还不根据传统由希腊国教东正教大主教监誓——他选择同样合法合宪却与宗教无涉的“民事宣誓”,彰显他对坚持权力来源是人民而非神灵的执著!

无神论者不必大主教见证和祝福,可以理解;他天天“西装骨骨”却永不结领带,又有什么“玄机”?这撩起笔者翻出有关领带的“文献”,兴致勃勃地翻阅且执笔记之。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还,领带最早在我国出现,世无异议。1974年在西安出土秦始皇陵墓的数千“秦俑”,颈部都有像围巾如领带的饰物,笔者腹俭,不知此物在古代的称谓,“西人”则说是“丝质布料裁成的领结”(silk cords)并借用Facale(拉丁文,领巾)名之。此物为古罗马骑兵围在颈部以御风寒,是有实用价值的饰物,与秦俑所见相近。秦皇朝比古罗马帝国早了两三百年,现代领带的发明与秦有关,谁都无法否认。

不过,虽说领结在我国“古已有之”,但作为“西装”必备之物的领带,看来看去,应为“西人”自发之物。“西装”必备的领带,应该源自古罗马,当年的军服有领带的配件,除可避风沙,功用在当作抹面、拂拭蒙尘或染血武器之物。不难想象,士兵脸上若沾泥泞或刀剑上有血迹,只要顺手一拖,领上的“布条”便可将之“净化”。

“自古以来”,英国人(相信欧陆人亦如此)于衬衫领上系“布巾”,作用在抹手抹嘴,在用餐的刀叉发明前,“西人”用手抓肉大吃,即使小心翼翼并遵照“餐桌规矩”进食的绅士,亦不免有肉汁肥膏弄脏胡子(剃刀未发明前人人满面于思),此时“布巾”便是最方便的餐巾。据说这种“布巾”还是女性的发明,因为未有此物时,男人均以袖口抹嘴,把弄得油腻腻的手指揩在衬衣或袴子上,这就苦了做无偿家务的主妇……她们在男衬衣领口上系一布巾,大大减轻了她们的洗衣工作量。由于此“布巾”系于领口,遂得此专有名词“领巾”。

领巾何时变为领带,似不可考,今人只知结领带始于十七世纪的法国。1660年,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打败土耳其人,其克罗地亚雇佣军“凯旋归法”,欢天喜地、耀武扬威,在巴黎游行接受法人夹道欢呼和掌声。他们的军服非常耀眼,领上配着如秦俑所系丝质领结的Cravat(克罗地亚语,领带;今法文领带Cravate从此而来),太阳王一见,惊为奇饰,为之倾倒。不数月,法国军团改着配有五颜六色鲜艳华彩领结的新制服,同时改名“皇家领巾骑士”(军团,Royal Cravattes)!赶时髦的巴黎仕绅争相仿效,“西装”的领带从此衍生。

男性服饰本来极尽华丽之能事,以自有人类以来,炫耀“美色”不是女性的专利。在十八世纪前的欧洲,男性特别有权势、有财力的,衣着不但色泽亮丽若女性礼服,且佩戴耀眼珠宝炫富;不仅如此,男人还戴假发、涂脂抹粉搽唇膏……好莱坞的古装宫闺电影虽然过于浮夸,但当中那些打扮比媲女性的男士,其衣饰多少反映了当年流行于上流社会的时装嗜好。十八世纪是欧洲男装从繁复奢华转为简朴无华的分水岭,而触媒点为英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后不久的十八世纪末叶,男人走出农庄,进入工业社会,因为要适应来往于工厂和办公室的工作环境,衣着突然吹起去女性化之风,为方便工作及免去男性为服饰费心思而荒废本业,简单、实用、得体衣服的需求殷切,遂令男性“工作服”制服化,它们既可能参考铠甲的形状,亦可能模仿贵族绅士的猎装,无论如何,当年的常服,是为今天“三件套(指背心、外衣及长裤)西装”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