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胡江:拿起画笔,涂涂小梧桐的样子

2016-06-26 12:25:17      参与评论()人

胡江,1978年12月出生于江西鄱阳,2006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201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字艺术设计系。现任教于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曾获多个动画奖项。2014年宝宝出生后,坚持每日创作绘本《梧桐语》。

翻开胡江的简历,密密麻麻的,都是有关动画的奖项,还在读硕士时,他就拿了个“北京市大学生动漫设计竞赛”动画类一等奖,此后更是频频获奖。之所以会画漫画,是因为两年之前,他的孩子出生,“我才想到要来画点漫画记录一下他的成长”。这些画汇集起来,就成为他的第一部绘本,名字叫做《梧桐语》,因为他的宝贝儿子,就叫梧桐。

虽然小时候就喜欢画画,其实胡江从未真正想过要以画为业,“我一直将它当做我的生活情趣爱好去对待”,直到现在,他依然抱持这样的态度,“我不想让艺术为我带来压力,只希望它使自己变得更热爱生活……”即便如此,最初学画还是遭到了家人反对,“爸爸妈妈希望我学文化课,能考上文理科专业大学”,他只好就此中断。到了高中时,他依然没有放弃,“那个时候爸爸终于同意我学习画画了,把我送到了一个美术培训班”。

画风一直是一个令胡江感到困扰的问题。目前,他还是把法国画家桑贝的作品作为主要的学习对象,“我一直将他的一套经典绘本放在床头,每天睡觉前躺在床上反复地欣赏”。他的硕士导师马克宣对他有着深远的影响,马先生是中国动画史黄金时代的亲历者,曾担任过《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与《牧笛》的动画制作,还担任过《三个和尚》《哪吒闹海》的首席动画设计、美术设计,并且导演过《山水情》这样的“水墨动画片绝唱”。胡江之所以画《梧桐语》,就是因为导师“以前画过自己的孩子和家人的生活速写”,“桑贝也是我导师推荐给我学习的”。导师与他的感情近乎父子,“他对学生爱得就像自己亲生孩子一样,冬天来了,他还送过我衣服”,批阅论文时则细致到“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更正”。

现在,胡江自己做了父亲,这份父爱实实在在地转化成了作品。每天,他都会为儿子勾上几幅作品,没有特殊的工具,只有一支写字的中性笔与一本小小的速写本子,也没有文字描述,全靠画面传递思想与情感。最开始,他还觉得每天为儿子画一幅画这个念头不过是想想而已。慢慢地,从一周到一个月,从一个月到半年、一年,他积累下来了大量的作品。不断有人问他:“你到底要画多久?”胡江说,其实他也在问自己,但是却没有答案,因为他开始画《梧桐语》就是没有计划的,“能画多久,就多久吧!”令他欣慰的是,《梧桐语》结结实实地感动了一些人,他们也因此开始为自己的宝宝或为自己坚持着做点什么,“这说明我对这个社会还是有那么一丁点意义的!”

十问 Q&A

一、你已经创作出了多少作品?

我已经画了七百多张《梧桐语》,已出版的有一百多张。

二、谁是对你影响最深的艺术家?

应该是我的硕士导师马克宣先生。

三、谁是你最喜欢的艺术家?

桑贝和美国绘本画家谢尔。

四、自己作品中最满意的是什么?

还没有什么特别满意的,我也期待满意的那一天到来。

五、最喜欢什么创作题材?

那些情感类的、想象性质的题材。

六、一般用什么材料和工具来创作?

我画画的工具很简单,就几支水彩笔、针管笔,还有一盒水彩颜料。

七、每天会花多少时间在创作上?

每天晚上我都会用来创作。

八、接下来有什么样的创作计划?

《梧桐语》会继续,还想做自己的动画作品。

九、除了绘画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兴趣和爱好?

和朋友聊聊天,看看书、电影。

十、最想为哪部文学作品画插图?

想象力强的童话故事。

录入编辑:王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