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追念蔡瑶铣(1)

2016-07-03 11:40:09      参与评论()人

与蔡瑶铣相识于“文革”时期,她当时在样板戏《海港》剧组,饰演方海珍,李丽芳是A角,她是B角。我因工作关系,经常要去上海京剧院采访。那时京剧院有几个群众组织,其中,高义龙、王家熙他们这个组织看问题比较客观,我与他们也比较熟,所以与他们接触比较多。蔡瑶铣与他们是一个组织,有时要了解样板戏剧组的情况,便也常找她。后来她去了北京,我们便失去了联系。

再次见面是“文革”后。1991年4月,为祝贺俞振飞先生舞台生活七十年暨九十寿辰,上海举办一系列演出活动。她回沪为俞校长祝寿,并参加演出。她演《玉簪记·琴挑》,饰演陈妙常。一次在上海艺术剧场(即今兰心剧场)与她相遇,于是重续旧谊。

当年我联系的作者大多在北京,其中也有她为我介绍的几位,像陈啸原先生便是。她在1991年12月31日给我的信中说:“那天我给你提到的朱家溍和陈啸原老先生,我已都和他们打了招呼,他们都愿意为笔会写文章。”她并告诉了我他们的电话和住址,以便我直接和他们联系。原来陈啸原先生的夫人陈颖是北京昆曲研习社的负责人,他们一直有往来,十分熟稔。于是我也成了他们的朋友,我每次去京,都会约了相聚。

有次,我建议她写写自己的艺术经历,她告诉我,有的她已着手进行。她谈到了为毛主席录制古典诗词和戏曲唱词。

原来,她1975年突然离开《海港》剧组去北京,就是因为这事。

那年2月,领导突然通知她去北京有任务,与她同去的还有上海民族乐团的闵惠芬。她们起初不知道是什么任务,只知道很光荣,但要绝对保密。蔡瑶铣回忆说,她同闵惠芬到了北京,被安排在和平宾馆住下,然后学宋词,有专门的人给她们讲解,闵惠芬则要用二胡演奏唱腔。教唱的是李慕良先生。她们演唱的第一首词是宋代洪皓的《江梅引》。全词有四首,由傅雪漪先生配曲。第一次录了其中一首《忆江梅》,录完后送上面领导审,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夸赞。以后演唱的人员又有增加,如岳美缇、计镇华、杨春霞等都参加了。

他们录制的宋词有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陆游《卜算子·咏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李清照《声声慢》,李煜《临江仙》,吴潜《满江红·滕王阁》等等,还有昆曲唱词和白居易的《琵琶行》。每次录制送审后会有反馈意见,有时一首词会由几个人分头演唱。一次,在传达领导意见时说,毛主席听了你们的词曲,听了岳美缇的唱,听了蔡瑶铣的唱,说好像觉得岳美缇比蔡瑶铣大两岁!他们这才知道他们录制的词曲都是送给毛主席听的,大家非常高兴。听到毛主席说“觉得岳美缇比蔡瑶铣大两岁”时,大家都笑了,蔡瑶铣连连说:“对对对,岳美缇比我大两岁。”原来蔡瑶铣生于1943年,岳美缇生于1941年,两人恰是相差两岁。

还有一首词,毛主席特别爱听,并作过改动。这就是张元幹《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这首词是这样的: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